![]()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禽蛋在孵化過程中必須進行翻蛋才能獲得很高的孵化率。筆者認為種蛋翻蛋可分為兩種,孵化前翻蛋和孵化時翻蛋,孵化前翻蛋是指種蛋在孵化前的保存階段為保證種蛋質量而進行的翻蛋,如果種蛋保存時間不超過一周,在保存期間也可以不進行翻蛋處理;如果保存時間一周以上,在貯存期間要每天每小時將種蛋翻轉90度,以防止系帶松弛、胚胎貼殼。
孵化時翻蛋是指在孵化過程中為保證胚胎正常發育和受熱均勻而進行的翻蛋控制。孵化期間,翻蛋對于種蛋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一 翻蛋的原因
由于蛋黃的脂肪含量較高,比重輕,易上浮,而胚胎又位于蛋黃之上,如長期不翻蛋,胚胎容易與蛋殼膜粘連變干,引起胚胎死亡。孵化中期以后,尿囊和卯黃囊也育與蛋殼膜粘連現象,也能引起死亡。因此翻蛋非常重要。
二 翻蛋的目的
種蛋定時轉動可改變胚胎方位,促進胚胎運動,使胚胎受熱均勻,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胚胎與殼膜粘連,使胚胎發育前中后期血管區及尿囊絨毛膜生長發育正常,使種蛋“合攏”、”封門”良好,使蛋白順利進入羊水供胚胎吸收,翻蛋還可以減緩水的損失,使胚胎處于濕潤的環境并順利啄殼、出殼,獲得新鮮空氣,有利于胚胎發育。
孵化過程中的其它影響因素
在實際孵化生產中,以經濟效益為目的,實現效益最大化,不能只看孵化率有多高,應該結合孵化率、健雛率、設備折舊率、電能消耗量、孵化機周轉等幾方面綜合考慮。
1 翻蛋角度
無論翻轉70度、80度、90度還是100度所消耗的電能相差不多且與孵化機周轉無關,然而就孵化率而言,翻蛋90度的孵化率較高,所以孵化機翻轉角度選擇90度最好。
2 翻蛋頻率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孵化率和健雛率都隨翻蛋頻率的升高而升高。在實際生產中,并不是翻轉頻率越大越好的,因為提高翻轉頻率勢必會增加孵化器的耗電量,就拿1小時翻轉一次與2小時翻轉一次相比,翻轉頻率增加電能消耗也會有所增加,而孵化率只提高2.4%左右,差異不顯著。所以翻蛋頻率太大經濟效益并不理想,那么,翻蛋頻率一定要選一個中間值。個人認為,孵化期間的翻蛋間隔以1小時最佳,過長會降低孵化率,影響雛雞質量,而如果每30分鐘翻蛋一次會增加電能消耗,毫無意義。
3 14胚齡停止翻蛋
第14天停止翻蛋比常規落盤后停止翻蛋少4~5天翻蛋時間,可以減少孵化器具的磨損與電耗,并減少由此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這對設備老化場更有稗益,同時提前停止翻蛋也可以節約能源,增加入孵機的周轉次數,大規模實驗中,14天停止翻蛋孵化成績也比較理想,雛雞售后養殖戶反映良好。結果表明,在實際孵化生產中,14天停止翻蛋是可行的。
其實要想獲得理想的孵化效果,還要根據情況而定,不同品種不同條件,就有不同的翻蛋方案,在保汪種蛋質量優良、孵化設備運轉良好的情況下,對孵化管理制度還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大膽試驗,找出最佳的孵化條件,才能夠使優良種蛋和現代化的孵化設備發揮出最佳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