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一、飼養管理方面存在的誤區
1.忽視雞群全過程的良好飼養:飼養管理的核心就是雞群體重的控制,在整修飼養過程中都要有一個良好的體重(達標體重)。也就是說,要使雞群有一個良好的生產性能,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育雛、育成和產蛋期全過程管理。無論忽視哪一個環節,都會造成雞群生產效益的下降,育雛不達標,往往雞群全程的死淘率較高;如育成不達標,雞群產蛋將無高峰而且脫、啄肛現象嚴重。
2.忽視育成雞的管理:很多養雞場重視兩頭管理,即育雛和產蛋期,但育成雞,這是豐厚非常錯誤的。雞群能否有一個良好的生產性能主要取決于育成雞的均勻度、體重的大小和性器官的發育。我國養雞普遍存在的總是就是忽視了育成雞和管理。在育成期,不論在管理上還是在營養上都很差。開產后再采取措施往往都不能改變雞群產蛋的狀況。
3.35曰齡是蛋雞的重要曰齡:35曰齡的體重與內臟器官的發育同步;與脛骨長度發育同步;與產蛋率成正相關;與死淘率成負相關;與蛋殼質量成正相關。但在我國這一曰齡體重幾乎都不達標,原因主要有三:(1)應激頻繁 (2)密度過大(3)飼料營養差。
4.怕把雞養肥了,即所謂“肥胖母雞不產蛋”:這是普遍存在的誤區,現在我們養的蛋雞都為ABCD四系雜交,都是世界高產品系,這些雞采食少,飼料報酬高,產蛋率高,難以養肥。實際上我們大多養雞戶養的雞不是肥了而是瘦了;再加上我國養雞環境粗放,應激頻繁,疾病較多,所以在我國蛋雞養殖中需要有比國外標準更大的體重。在春秋季節的雞,開產前體重應達到標準體重+150克;夏天開產,開產前體重要達到標準體重+200克,這樣的雞群才可能有高產穩產,否則難以達到產蛋高峰或高峰持續短。
5.密度過大:我國養雞普遍存在密度過大的問題,密度過大有百害而無一利,密度過大的雞群均勻度差、體重小、異食癖嚴重、生產性能差、大腸桿菌病重,終生死淘率高。
二、營養方面存在的幾個誤區
1.重視蛋白 輕視能量:在曰常飼養配方中,能量和蛋白是飼料的2大主要要素,都非常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能量比蛋白更重要。都非常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能量比蛋白更重要。能量決定雞群產蛋率高低,蛋白決定蛋種的大小。雞體在生存和生產中,能量的飼料不是優質飼料。要保證能量與蛋白的平衡,讓能量和蛋白各司其職。
2.飼料配方一成不變:飼料配方應隨著季節不同、雞群采食量的不同進行調整,不能固定不變。當采食量少時,飼料中的各種營養成分都應提高。從下列公式可看出,飼料中營養成分應隨著采食量變化而變化。 公式:采食量x飼料營養成分=定數(每只雞每天所需營養是一定的)。
3.忽視飼料蛋白的利用率:飼料中蛋白質的營養,實際就是氨基酸的營養,不同蛋白,氨基酸的組成不一樣,在配制飼料時,必須考慮所用蛋白質的利用率和氨基酸的組成,不能只考慮價格,否則易出現蛋白缺乏,甚至出現啄毛等異食現象。
4.過量添加一些微量成分:飼料中含有多種微量成分如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這些成分不是多多益善,過多的添加一方面會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可影響相關營養成分的吸收,所以對這些物質采用的原則是多則減,少則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