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今年7月底上海福喜食品公司使用過期劣質肉被曝光,此事使得洋快餐巨頭遭受信任危機。隨著第三季財報的出爐,福喜事件對肯德基、麥當勞兩大洋快餐巨頭的沖擊情況一一展現,其中麥當勞亞太地區營運收入同比下降55%,肯德基三季度中國同店銷售下滑14%。(10月24日人民網)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洋快餐的有力市場,占據了肯德基、麥當勞海外銷售的很大份額,而今成了“姥姥不疼媽媽不愛”,有人說是福喜惹的禍,但福喜劣質肉事件的爆發頂多只是個誘因,個別人將洋快餐的“信任危機”歸咎于中國食品工廠的丑聞,實在是神邏輯。此舉忽略了品牌肩負的責任、低估了中國公民的智商、更錯誤估計了產業發展環境。
首先,顧左右而言他,明擺著將企業責任推卸的一干二凈。各個企業的選料、用料,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查,對于合作企業更會達成信任共識,待到劣質肉爆發,再說無辜,顯然有撇清自己的嫌疑。真正的大品牌,第一要素就是責任,對于企業、員工還有社會的責任,只有嚴格約束自身,真正從入口關就嚴審材料品質和員工品質,建立積極向上的產業理念,才是正確的選擇。
其次,“快餐巨頭的信任危機很快就能過去”的說法,低估了中國大眾的判斷力。食品安全問題之下,沒有贏家,如果說以往的迅速飛過歸咎于大眾食品安全意識不強、品牌獨霸效應的話,那公眾耐心就在一次次的突發事件中喪失了。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大眾飲食正由味道主導邁入健康主導的時代,食品的質量問題甚至可以決定企業生死存亡,公眾判斷力的提升定能讓“黑心企業”無力招架。
事實上,信任危機的產生不是“看人下菜碟”,無論洋快餐還是中式餐飲,都應當將質量寫在企業文化里,而且正向排位第一。餐飲業競爭激烈,各種新媒體傳播力度大,快節奏的生活也讓人們變得急躁,在如此的競爭狀況下,只要出事兒就是大事兒,只要趴下,就難翻身。
任何品牌“事故”,根源都在自身而非他因,唯有扭轉銷售觀念,憑著良心做品牌,才能以心換心,用質量贏口碑,任何推脫責任的做法,只能被大眾輕視,拉低品牌好感度,從一個危機陷入更大的危機。唯有嚴把質量關口,敢于履行責任,才能贏得民眾的點贊,獲得品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