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脂肪肝出血性綜合征是一種營養代謝疾病,是由長期的脂肪代謝障礙所引起的。蛋雞一旦患上該病,一般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與調整才可見效,這樣往往給蛋禽生產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該病應以預防為主,發病時輔以藥物治療。常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1.嚴格育成期和產蛋期的限制飼喂
育成期的限制飼喂至關重要,一方面,它可以保證蛋雞體成熟與性成熟的協調一致,充分發揮雞只的產蛋性能;另一方面它可以防止雞只過度采食,導致脂肪沉積過多,從而影響雞只日后的產蛋性能,同時增加雞只患脂肪肝出血性綜合征的可能性。因此,對體重達到或超過同日齡同品種標準體重的育成雞,必須采取限制飼喂。國外有報道認為,蛋雞在8周齡時應嚴格控制體重,不可過肥,否則超過8周齡后難以再控制。
2.對癥治療發病雞群
每噸飼料中添加氯化膽堿1000克,亞硒酸鈉維生素E200克,維生素B200毫克,肌醇900克。連續飼喂一個月以上,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3.限制飼料中代謝能的攝入量
如在飼料中增加一些富含亞油酸的脂肪而減少飼料中碳水化合物,可以降低飼料中玉米的含量,改用麥麩代替部分玉米,可以降低本病的發生。飼料中代謝能和蛋白質的比值(ME/P)因溫度和產蛋率的不同而調整。環境溫度高的時候ME/P降低10%,環境溫度低的時候ME/P增加10%,及時調整日糧配方,以適應環境變化下雞群的需要。在產蛋率大于80%時,日糧中能量和蛋白比值為60,產蛋率65%~80%時,日糧中能量和蛋白比值為54,產蛋率小于65%時,日糧中能量和蛋白比值為5比1。對體重超標的雞群可以適當限飼,產蛋高峰前期限飼要小,產蛋高峰后期限飼量要大。蛋雞在120日齡后開始限飼,一般限飼8%~12%。
4. 添加營養調節劑
在基礎日糧中單獨或相互添加甜菜堿、L-肉堿、酵母鉻、有機錳等營養調節劑可以不同程度改善脂肪代謝,提高種雞的生產性能,有抗脂肪肝的作用。
5.改善飼養管理
保持雞舍清潔,防止飼料和墊料發霉。夏季注意防暑降溫,保持飲水充足、清潔衛生,患病雞可以從雞群內挑出在地面上散養。減少各類應激反應,減少該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