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1.根據營養需要的不同,確定飼喂方式
按性別的不同調整日糧的營養水平,以滿足不同的雞群在不同的飼養階段所需要的不同營養。在飼養前期,公雛日糧的蛋白質含量可達24%~25%,母雛則只需要21%,為降低飼養成本,在優質飼料不足的情況下,應盡量使用質量較好的飼料來喂公雞。(養雞那點事 QQ群:368032430)
2.根據生長發育需要選擇適宜的環境
公母雞羽毛生長的速度不同,公雛羽毛生長速度慢,保溫能力差,育雛時溫度宜高一些,公雛1日齡35℃~36℃,母雛33℃~34℃,以后每天降低0.5℃,每周降3℃,直至四周齡時,溫度降至21℃~24℃,以后維持此溫度不變。如果遇到如防疫接種等應激反應大的情況,可將溫度適當提高1℃~2℃,夜間溫度比白天高0.5℃。要保持溫度相對穩定,不許忽高忽低,同時要注意相對濕度的適宜性,以保證最少的耗料,最大的飼料報酬。由于公雞體重大,胸囊病的發病率大大超過母雞,所以對地面平養方式來說要增加墊料厚度,提供比較松軟的墊料;而對網上平養方式來說,要選擇質地柔韌、彈性大、硬度小的網片,盡量減少胸囊腫病的發病率。
3.根據市場需要確定出欄時間
一般肉仔雞在7周齡以后,母雞增重速度相對下降,飼料消耗急劇增加,這時如已經達到了上市體重即可提前出欄,而公雞要到9周齡以后增重速度才下降,因而公雞可到9周齡時上市,臨近出欄前一周要掌握市場行情,抓住有利時機,集中一天將同一房舍的雞出售完畢,盡量避免零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