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12月1日早上7時,天已大亮,但山區的屋外很涼。
金東區源東鄉長塘徐村的養豬戶徐法興手里拿著榔頭,呆立在一幢拆了近半的兩層樓房前。
約過了5分鐘,只見老徐拿起榔頭,用力朝圍墻砸去。他說,砸掉的是自己曾經的希望。
2000年,看到周邊農戶“因豬致富”,原本養鴨的老徐改行養豬,起初只有兩三頭,今年已有500多頭。
老徐的養殖場在村邊一處山坡中,屋前100米就是公路,屋后是一片白桃林。像這種“前有道路后有靠山”的地方,打著燈籠也難找。
老徐以前干過泥瓦匠。幾年來,他造起一幢兩層樓房用于養豬,加上其他空地,總共占地1200平方米。樓房弄得挺講究:沙子是從衢州找來的河沙,房屋的整體結構為框架式,房間還能住人……同村人說:“不就養頭豬嘛,何必造得這么高級?”老徐開玩笑說:“你們不懂,等哪天不能養豬了,我就在這里住下。”
不能養豬的日子來得很快。今年10月19日,源東鄉召開畜禽養殖整治動員大會,老徐一打聽,源東鄉的養殖場基本上要拆除,自己的也包括在內。
老徐傻眼了。10月25日,聯村干部、村干部上門做工作。當聽到限期拆遷的要求后,老徐激動地站了起來:“以前政府鼓勵我們養豬,現在卻要禁養了,而且緩沖期這么短,你們讓我往哪兒搬?”
源東是中國白桃之鄉,鄉村旅游業方興未艾。聯村干部告訴老徐:“雖然游客越來越多,但有一句順口溜也在流傳,說來到源東鄉,不聞桃花香,但聞豬糞臭。我們這里這么多人養豬,不僅污染了水環境,也影響了鄉村旅游的整體品位。”
老徐沉默。當提到搬遷后每平方米將給予包括騰空費、拆除費、獎勵費共計300元的補助獎勵時,老徐再次提出反對意見:“我的養豬場投入超過100萬元,獎勵費只有30多萬元。這筆賬無論怎么算,我都是虧本的。”說完,老徐把聯村干部給轟走了。
當晚,徐家一片寂靜。老徐點上煙,猛吸幾口,又使勁掐滅;再點,再掐……妻子和兒子坐在一旁,一言不發。許久,老徐對娘兒倆說:“水環境整治是大勢所趨,像以前那樣養豬的路子很難走了。要想重新找出路,宜早不宜遲。”
當晚10時,聯村干部接到老徐妻子打來的電話:“麻煩你明天來幫我家量一下面積。我們討論過了,這筆賬不應該這么算……”
那晚,老徐失眠了。
最難的還是賣豬。老徐把部分母豬賣給了上門收購的商人,每公斤才10元。后來,源東鄉政府引進大型企業上門采購,每公斤收購價是14元。僅這一項,老徐就損失了數萬元。
70元一根的豬欄鋼管,廢品價只有8元;花了上萬元改造的用電線路,廢品價只有幾十元……老徐說,每次變賣養殖場的東西,心里都像針扎一樣難受。
12月8日,老徐的臉上有了笑容。他去臨近鄉鎮考察田藕、菱角種植基地,下一步準備從事生態種植這一行。
“鄉干部說,源東的發展出路在鄉村旅游。但現在除了看桃花、看歷史文化村落、吃農家飯,旅游內容還不夠豐富。”老徐說,他準備把種植基地建成生態觀光園,吸引游客觀光與體驗,賺旅游的錢,賺環保的錢。
舊的希望碎了,新的希望正在升騰。“只要有信心,做哪一行都會找到出路。”分開時,老徐還是笑瞇瞇的。
【新聞鏈接】金東區源東鄉共有養殖場746家,截至12月8日,已拆除452家。為了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畜禽污染,截至12月初,我市今年以來關停、搬遷、拆除養殖場3608家,并積極探索畜禽養殖污染生態化治理模式。
【短評】以治水為突破口推進轉型升級,涉及眾多像老徐一樣的普通人。他起初算的是細賬,但后來也算起了大賬和長遠賬。向“老徐”們致敬,也為他們祝福。希望在政府部門的幫助與引導下,越來越多的“老徐”能依托當地產業特色與定位,在鄉村旅游、生態農業等方面,重新找到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吃上生態飯、文化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