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就目前和今后相當時期內,制約養豬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仍然是疫病?;仡櫴曦i病發展,筆者可以用五個字概括:“紅”“藍”“熱”“瘟”“瀉” 。
中國養豬業近十年的發展變遷無疑是一部養殖業發展史的縮影。而豬病對養豬從業人員來說,是一本深奧難懂、枯燥無味、但又不得不讀的書。就目前和今后相當時期內,制約養豬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仍然是疫病?;仡櫴曦i病發展,筆者可以用五個字概括:“紅”“藍”“熱”“瘟”“瀉” 。
一、疾病概述
1.“紅”——附紅細胞體病2002年至2005年間附紅細胞體可謂是豬場的“殺手” 。由于當時養殖戶養殖觀念淡薄,基層獸醫專業知識貧乏,疾病臨床誤診時有發生,對該病危害過分渲染夸大,加之夏秋季節高溫酷熱豬抗病力下降常爆發發熱性疾病,故行業對這種“體溫升高、精神沉郁、皮膚黃疸、毛孔出血”的豬病未經實驗室確診一概認定為“特定疾病”——豬附紅細胞體病,結果導致基層獸醫一見豬毛孔出血就是“紅”病,養殖戶一聽到“紅“就害怕,呈現“全國一片紅”的怪異現象。應該說附紅細胞體病給我國養豬業帶來了第一次洗牌。
2.“藍”——藍耳病上世紀90年代發現該病,1996年在國內發現,2006年在國內大面積爆發。這個被稱作“神秘豬病”的疾病給全世界的養豬業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讓很多養殖場“談藍色變”。為了更好的防控該病,各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和政府部門對該病及其感染機理做了大量、深入的科學研究,已明確其主要在PAM細胞中復制 ,具有獨特的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但還有很多機理至今尚未搞清楚。該疾病發生早期,為有效控制該病對豬場的危害,研究者提出分群合群、部分分群、早期隔離斷奶和不斷檢測陽性豬只淘汰及凈化陽性群等手段來降低該病對豬場造成的危害。目前試驗證明疫苗是有效防控該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否所有豬場都用于防控、免疫接種是滅活苗有效還是活苗更有效、妊娠母豬能不能免疫接種、疫苗免疫的劑量多少合適等目前都還有一定的爭議,需要更進一步深入研究。當然該病也給養豬業帶來了又一次大規模洗牌。
3.“熱”——無名高熱病在“談藍色變”的2006年以后,養殖場還是不斷有烈性疾病發生,損失不小。發病豬出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采食下降、呼吸困難、皮膚發紅、耳朵發紫等臨床癥狀,但病原檢測結果卻各執一詞,難以確定,所以很多獸藥商家的獸醫工作者和研究學者根據其普遍的“高熱”癥狀將其稱作“高熱病或高致病性藍耳病”。當然無論是令人談虎色變的“無名高熱”說,還是受到各方高度關注的“高致病性‘藍耳病’”說,都無法令業界心悅誠服。無論是豬場發病時治療,還是對豬只的免疫接種,其效果都存在眾多令人疑惑的因素, 甚至常出現事與愿違的結果。筆者總結列舉以下幾點: 第一是豬場濫用“藍耳病”疫苗造成的損失。有研究者說這幾年損失的豬很大一部分歸罪于緊急接種“藍耳病”疫苗。2007年6月23日農業部獸醫局賈幼陵局長在北京召開的豬業大會上鄭重宣布, 經嚴格攻毒試驗證明在國內所能找到的包括進口及國產的15種“藍耳病”弱毒疫苗, 對“高熱病”沒有任何防控意義。遺憾的是這個結論至今沒有引起廣泛重視,很多豬場還在商家的誤導下盲目使用, 災難仍在不斷發生。第二是發病豬緊急接種豬瘟疫苗造成的損失。在發病豬場緊急接種豬瘟疫苗后我們往往聽到客戶反饋以下三種現象:第一種是病豬緊急接種疫苗后豬群全面發病,死亡慘重;第二種是豬群緊急接種疫苗后豬一部分迅速死亡一部分存活;第三種是接種后全群豬恢復健康。豬場緊急接種疫苗為什么會出現這三種不同結果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兩點因素造成(前提是確診豬場感染豬瘟病毒),一是接種的時間;二是接種的抗原劑量。第三是用抗生素及化學藥物造成的損失。豬場發生烈性疾病,絕大多數為病毒感染基礎上的各種繼發感染。遺憾是, 至今尚未發現有任何藥物在動物體內可以直接殺滅病毒。但是在發病現場, 幾乎每個人看到病豬首先想到的是打什么針?這對免疫系統處于極度抑制、內分泌極度紊亂而又可能感染了較強感冒病毒的豬來說,無論母豬還是小豬倍量注射抗生素或化學藥物均可成為病豬加速衰竭死亡的誘因。更令人遺憾的是, 絕大多數豬場臨床獸醫在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時, 幾乎不懂或沒有考慮細菌類病原革蘭氏屬性的分類, 很多情況下使用藥物除了強加應激外, 更可怕的是人為制造耐藥機會。同時某些用心不良的商家, 在“中草藥”產品中超量添加違禁藥物給豬場造成的損失更是不可估量。如田間觀察結果證明:在疑似感染流感病毒的母豬群中, 通過飼料投喂100-300 mg/kg利巴韋林, 3-5 d內造成母豬批量死亡。無數案例表明, 濫用藥物是造成豬群損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第四是豬場業主恐慌造成的損失。近幾年豬場發病多因如上所述的原因處理不當造成重大損失, 在豬場業主的心中留下沉重的陰影。因而在很多情況下, 一旦豬群出現不良癥狀,為了減少損失,便在恐慌心理支配下將豬淘汰出售。事實上, 這兩年很多豬場是因遭受流感病毒或口蹄水泡病毒侵擾而處理不當被摧垮的。但亦有一些豬場在疑似流感病毒沖擊下保持清醒頭腦, 僅采取保守支持療法盡量減少應激, 7-15 d內便可逐漸康復。規?;i場發生“熱”性傳染病主因到底是什么?筆者根據多年來一線臨床診療經驗總結,豬流感是整個疾病發生的“導火索”;圓環病毒病是疾病暴發的內在因素;豬瘟、藍耳病是豬場爆發烈性疾病的“炸藥包”;豬副嗜血桿菌、鏈球菌等病原菌是造成豬場直接經濟損失的“殺手”。應該說所謂的“高熱病”給豬場造成的損失是歷年來最大的,深感切膚之痛,也給養豬業的結構帶來了革命性的轉變,規?;i場自此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階段;當然,全國一片熱的情景還著實讓養豬人談熱色變的。
4.“瘟”——豬瘟截至目前豬瘟仍是豬場第一大類床染病,發病率居高不下,雖然典型豬瘟不多見但非典型豬瘟卻不少見。歐美養豬發達國家采用中國產豬瘟疫苗將他們國家的豬瘟凈化掉了,而我們還在深受其害,這確實值得我們反思了。是豬的抵抗力變弱了?還是疫苗效果變差了?還是人為因素?……等等,都值得我們去思索。筆者認為,如果豬場存在隱性帶毒豬、免疫耐受豬,如果疫苗存在BVDV\BDV 感染、如果行業鏈條人存在唯利是圖等的情況下,那豬瘟在豬場的凈化工作可用一句話概括:路漫漫其修遠兮,任重而道遠 。
5.“瀉”——腹瀉綜合癥2010年底至今仔豬因腹瀉死亡嚴重,給很多規?;i場帶來巨大損失。對于這個快速引發仔豬死亡的疾病到底是什么,研究者眾說紛紜,是脫水,還是疾病?是“腹瀉”還是“腹泄”? 筆者對腹瀉原因的各種說法總結如下:第一種流行性腹瀉說法。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學者初步認為是冠狀病毒(流行性腹瀉)的變異株,在腹瀉豬病料中已檢測到新的變異毒株。韓國等周邊國家鑒定出PED二型病毒,我國是否存在,尚在鑒定中。第二種說法是新發現一種病毒如博卡病毒、星狀病毒等,據說與這輪腹瀉有關。 第三種說法是其它病毒:有的豬場檢出了大量的輪狀病毒,還有的人認為是藍耳病病毒的變異株。第四種說法是豬場豬群中毒因素造成,據廣州國家種豬測定中心樊福好博士對30窩哺乳仔豬腹瀉的30頭母豬的血樣進行了檢測,發現中毒指數高,只有3頭中毒指數為0,6頭在100以下,其余21頭全部在100以上,最多高達260,敗血指數也普遍偏高。 第五種說法是有研究者認定是“超級大腸桿菌”。第六種說法是飼料源頭問題,即轉基因玉米因植入了抗病蟲害的基因,玉米害蟲接觸這種基因會爛腸,那么這種基因懷疑會引起豬的腹瀉。綜合判斷,這輪腹瀉并非單一病原,不同的豬場發病臨床表現不完全相同,檢測出的病原也多種多樣。筆者認為應該是以流行性腹瀉為主,其中有輪狀病毒、藍耳病病毒、豬瘟病毒、博卡病毒等參與其中,同時“超級大腸桿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中毒性因素普遍存在。所以,一些專家稱之為哺乳仔豬腹瀉綜合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