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前殖吸蟲病是由前置屬的多種吸蟲寄生于雞的輸卵管和法氏囊中而引起的,蟲體也可在直腸和泄殖腔中寄生,偶見于蛋內。常引起輸卵管發炎,使卵的形成和產卵功能發生紊亂,患雞產無殼蛋和軟殼蛋,有時繼發腹膜炎而死亡。除雞外,火雞、鴨、鵝等也可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各種年齡的雞均可感染,多發生于春、夏兩季。
(一)病原
前置吸蟲的蟲體扁平,外觀呈梨形,新鮮蟲體呈鮮紅色。長約5毫米,寬2毫米,較透明,內部器官清晰可見。有口吸盤、咽及食道。腹吸盤在蟲體前半部。睪丸水平排列腹吸盤之后,卵巢位于腹吸盤和睪丸之間或腹吸盤背面。兩性生殖孔開口在口吸盤左側,子宮大部分在蟲體后部。
蟲卵比較小,橢圓形,棕褐色,前端有一卵蓋,后端有一小突起,大小平均26~32×10~15微米,內含一毛蚴。
生活史需要兩個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為淡水螺,第二中間宿主為蜻蜓。雞啄食含有囊蚴的蜻蜓幼蟲或成蟲而感染,囊蚴在消化道內脫囊發育為童蟲,經腸進入泄殖腔,再轉入輸卵管或法氏囊,經1~2周發育為成蟲。
(二)臨床癥狀
雞病初食欲減退,產蛋仍正常,但蛋殼軟而薄易破,繼而產蛋量下降,逐漸產出畸形蛋,有時僅排出卵黃或少量蛋白。隨著病程發展,患雞進行性消瘦,食欲降低,羽毛粗亂、脫落,產蛋停止,少活動,常停留在雞窩內。有時從泄殖腔排出卵殼碎片或流出類似石灰水樣的液體。有些患雞腹部膨大,泄殖腔突出,肛門邊緣潮紅,重癥雞可發生死亡。發生腹膜炎時,體溫升高。
(三)病理變化
主要病理變化是輸卵管炎,輸卵管粘膜充血、肥厚,粘液增多,在管壁上可找到蟲體。發生腹膜炎時,在腹腔內有大量黃色混濁的滲出液,有時出現干性腹膜炎。
(四)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糞便檢查有無蟲卵進行綜合判斷。
(五)防治
選用下列藥物進行早期治療,效果較好。
①四氯化碳2~3毫升/只,用細膠管插入食道灌服,或作嗉囊注射,投藥后18~20小時,可見蟲體排出,并可持續3~5天,但對重癥雞療效不大。
②六氯乙烷0.2~0.5克/只,混入飼料中喂給,每天一次,連用3天。
③丙硫苯咪唑100毫克/千克飼料,混入飼料中一次口服。
④吡喹酮60毫克/千克飼料,混入飼料中一次口服。
預防可在5~7月份進行本病的普查,及時隔離和治療病雞,平時對糞便進行無害處理,防止雞啄食蜻蜓或蜻蜓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