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一、自然生態養殖模式。生豬產業在為社會提供肉類產品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糞便、污水和廢氣等物質,給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從當前規模養殖場的治理情況來看,通過“自然養豬法”技術推廣途徑,能夠實現畜禽排泄物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和生態化,進而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聊城市按照“引進—試驗—示范—推廣—普及”的發展思路,大力推廣了“自然養豬法”這一生態環保養殖技術,目前,聊城(東昌府區)華林養殖有限公司、臨清市佳霖生態養殖公司、陽谷景陽崗良種豬繁育場、東阿劉集秦皇堤養殖場、東阿康樂養豬合作社、山東(冠縣)康樂福生態農牧業有限公司等300多個養豬企業應用了該項技術,有效緩解了養豬業面臨的質量安全、養殖效益、環境污染等問題。同時,積極將這一技術原理推廣應用到了其他畜禽生產領域,努力實現畜禽養殖“零排放”。
二、有機肥料制作模式。采用高溫快速干燥或堆積發酵的方法,把畜禽糞便制成糧食作物、果樹、花卉、蔬菜、牧草的專用肥。山東小楊屯鴨業科貿有限公司在這方面走出了一條路子。近幾年來,該企業圍繞著鴨糞的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有效利用,投資225萬元建起了一處生物有機肥廠,實施了《處理100方鴨糞無害化處理資源再利用項目》,將公司肉鴨養殖基地產出的大量鮮鴨糞和宰殺車間每天產出的宰殺污物收集起來,運輸到公司的生物發酵場、發酵池進行無害化處理,然后按照市場需求添加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其他原料,經過造粒制成種植業急需的各種生物有機肥料,即解決了亂堆亂放,蛐蠅橫飛,惡臭熏天,環境污染,又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增加收入。技術路線是:肉鴨生態養殖 鴨糞、宰殺污物收集→生物有機肥廠→發酵池→堆放二次發酵→篩選→烘干造粒→生物有機肥→種植業。該生物有機肥廠年可處理鮮鴨糞35000萬,年產出生物有機肥10000噸,實現銷售收入6100萬元,利稅110萬元。
三、林下生態養殖模式。聊城市充分發揮林地優勢,突出發展林下養殖,林下生態養殖已成為聊城市生態循環畜牧業發展的新模式。譬如,東阿縣現有片林面積50萬畝,聊城市畜牧技術推廣部門積極引導發展林下養殖,已發展規模養殖戶167戶,養殖小區31個,林下養殖存欄量占畜禽總量的20%以上,年可實現林下畜牧業總產值1億余元。實踐證明,林下養殖不但畜禽糞便得到了有效利用,還具有五大優勢:一是通風,林下是畜禽生長的“天然空調”,空氣流通順暢,有利于氣體交換;二是遮陽,夏天林下和外界普通的自然環境相比低5~8℃,在涼爽的環境下,畜禽采食量不受影響,有利于提高生長速度,節約生產成本,提高飼養效益;三是節約土地 ,充分利用林下閑置的空間發展養殖業,既解決了養殖用地問題,又節約了土地;四是牧林雙贏 ,林下養殖可實現牧林長短結合,優勢互補,林木為畜禽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林木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聚集在林下形成林下畜禽的“天然氧吧”,動物排泄物產生的氨氣、二氧化碳等又作為林木的葉肥及光合作用原料促進其生長,兩者結合,相互促進,可以實現良性循環;五是凈化環境 ,發展林下養殖,把庭院養殖轉到村外林下,畜禽的糞便和氣體不再污染村莊庭院,保持了村容整潔,同時還阻斷了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對村民健康的威脅,為公共衛生建起一道有效的防護屏障。
四、作物秸稈養畜模式。聊城市是國家劃定的優勢牛羊產業帶和山東省沿黃畜牧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農業部認定為“魯西黃牛原產地”和“小尾寒羊主產區”。大力發展草食牲畜,把家畜養殖業作為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來抓,促進畜牧業從耗糧型向節糧型轉變,從數量型向效益型轉變,使畜牧業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道路。全市肉牛、奶牛、肉羊等食草家畜常年飼養量達到500多萬頭(只),家畜養殖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聊城市地處黃河沖積平原,是典型的農業大市,秸稈類飼料資源非常豐富,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達1500多萬畝,每年生產農作物秸稈100億斤左右,通過青貯氨化等措施利用的作物秸稈達到25億斤,可替代飼料糧3.5億斤左右,充足的秸稈飼料資源為畜牧業循環經濟發展,特別是食草家畜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工作中,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促進種植業和畜牧業協調發展,全面提高秸稈養畜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努力建立健全“秸稈經濟”發展的長效運行機制,促進高效生態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
五、沼氣工程建設模式。該模式通過預處理池、沼氣處理池、氧化塘等相結合的綜合處理工藝,達到養殖污染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此類處理模式投入大,處理效果較好,適合大規模豬場適用。山東陽谷華鑫養殖有限公司為了實現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綜合利用的目標,在建廠初期就考慮到了糞污處理的問題,在建廠的同時建造了1000立方的沼氣池,從飼養豬開始,豬只糞便就得到了充分處理,達到了零排放,并且對產生的沼氣充分進行了利用。陽谷景陽岡良種豬繁育養殖場按照國家綠色、環保、節能、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建設了污水處理沼氣發電項目,1500m3厭氧反應罐兩座,配有800m3干式柔性貯氣柜一座及配套的集污池、調糞池、沼渣沼液池、鍋爐房、配電室、值班室、化驗室和沼渣有機肥車間等。目前,已產生沼氣72萬立方,每1立方沼氣轉化為1.5度電,已發電108萬度,節約電費40--50萬元,產生沼渣沼液肥4.6萬噸,供周邊1500畝無公害蔬菜、花卉、果樹種植使用,形成“豬-沼氣-無公害蔬菜或農作物”的良性循環。該企業是聊城市唯一一家大型沼氣發電成功的企業,國家環保部、省農業廳、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專家多次來視察并給予充分肯定。諸如山東小楊屯鴨業科貿有限公司、高唐縣金銘實業總公司育肥牛養殖基地、陽谷縣安樂鎮健牧良種豬繁育養殖場、聊城格瑞良種豬場、冠縣綠豐養殖有限公司等企業均以“科學、實用、協調、循環、再生”為指導思想,建設了大型沼氣處理設施,大力推進生態型循環養殖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