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育雛期是養雞生產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此階段雛雞培育的好壞,不僅影響到雛雞的成活率、健雛率、整齊度和抗病力,而且影響到日后生產性能的發揮。根據幾年的生產實踐,我認為要想育好雛,重點要抓好以下幾點。
1 進雛前的準備工作
1.1 物理清掃。進雛前首先要對雞舍及其籠具進行徹底清掃、沖洗,此項工作非常重要,清掃沖洗可以將90%以上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有機物去掉。其次再用火焰噴燈(或其他替代器具)將籠具、地面以及墻壁粘附物徹底燒一次。
1.2 化學消毒。進雛前10~15 天應對雞舍及籠具用氯制劑、碘制劑或戊二醛等消毒液交叉噴灑消毒2~3 次,間隔3~5 天后再用福爾馬林熏蒸1 次,福爾馬林的用量按每立方米28mL計算,熏蒸24h 后將門窗打開放出余藥至無味。應當注意的是消毒過程中,要保證雞舍溫度在
常溫以上。
1.3 雞舍預熱。根據氣溫狀況,進雛前2~3 天對雞舍進行升溫預熱,每天隔2 小時測溫一次,掌握溫度變化規律,以備進雛后準確控制。
1.4 備水備料。準備適量開水放置雛舍內備用,三天的肉雛雞料,這有助于提高雛雞的成活率和健雛率。
2 育雛溫度
剛出殼的雛雞絨毛細短,體溫調節機能很差,因此掌握好育雛溫度非常重要。一般前三天熱源區溫度要達到36℃~37℃,4~7 天33℃~35℃,從第二周開始,每周下降2℃~3℃,直至室溫。判斷溫度高低最好的方法是觀察雞群狀態來掌握,雞群分散均勻、臥姿自然,表示溫度適宜;扎堆鳴叫且靠近火源,表示溫度偏低;乍翅張口呼吸且遠離火源,表示溫度偏高。應當注意育雛期溫度不能忽高忽低,要保持相對穩定。
3 育雛濕度
育雛濕度是養殖環境控制一項重要指標,對雛雞的健康生長起著重要作用,大部分養殖者往往忽視。雞舍濕度一般在雛雞2 周齡內保持相對濕度60%~70%,3~6 周為55%左右。濕度的高低也可以通過雛雞嗉囊軟硬、是否是料嗉或水嗉來判定,嗉囊軟或水嗉預示濕度可能低;嗉囊堅硬,室內悶熱飲水量減少,預示濕度可能高。濕度的調節可以通過通風換氣、調節溫度、加大或減少蒸發水面等來調節。
4 開飲與開食
4.1 開飲。雛雞應先飲水后開食。據報道雛雞出殼后24h 失水8%,48h 失水15% ,當失水15%時會很快出現脫水現象,因此雛雞放入育雛籠后,應及時供應已準備好的開水,水溫要在35℃左右。前三天雛雞飲用口服補液鹽和8% 的白糖水,其中第一天飲水中再加入0.1%的維生素C。飲用開水應至少堅持一周時間,水溫可逐漸降低直至室溫。
4.2 開食。第一天在籠內鋪一層厚紙或塑料布用做飼位,面積大小應以籠內全部雛雞都有占位為宜,同時在籠外掛好雛雞料槽并放入適量飼料,誘導雛雞采食料槽中的飼料,第二天應撤去鋪紙,讓其完全在料槽中采食,這樣有多種好處,既可防止飼料浪費又可防止病菌傳播及避免早期感染球蟲病。
5 斷喙
斷喙能有效的防止啄肛、啄羽等惡癖的發生,可減少飼料拋灑,降低死淘率,因此做好此項工作非常重要。育雛階段的斷喙一般在8 日齡左右進行。
5.1 斷喙器的選擇。目前市場上有多種斷喙器,通常使用的有帶孔自控和不帶孔手控兩大類型,自控類型斷喙的長短受孔的大小約束,手控類型具有更大的靈活性。由于雛雞斷喙日齡、生長發育及喙長個體差異等因素,斷喙時最好選用不帶孔手控類型。
5.2 操作。首先將斷喙器調到中高檔位,使刀片呈發紅帶暗色,然后左手抓住雛雞雙腿,右手握住雞身且拇指按住雞頭頂部,食指第一關節抵在雞喉部,使雞舌自動后縮,選擇雛雞上喙的生長切跡處作為最佳切點進行斷切。雞喙斷切后,緊貼刀片進行燙烙,防止出血。
5.3 注意事項。斷喙過程中,要保證雞喙放平,以免下喙過長,影響采食。刀片溫度調節以喙與刀片接觸三秒鐘能有效止血且雛雞鼻部不烤傷為宜。雞喙斷切后不能離開刀片后再燙烙,應切、燙連續完成。
6 光照
光照對雛雞的采食和飲水,防止啄癖,以及性成熟的控制起著重要作用,育雛期光照時長的控制總原則不能遞增,應根據當地一年中最長日照時長及進雛時日照時長確定,日照不足用照明燈補足。一般0~3 日齡的雛雞每晝夜給予23h 的光照,4~7 日齡光照20h,2~6 周齡根據月份來確定每周遞減或是維持不變。光照強度應以滿足雛雞正常采食和飲水為度,嚴防過強。
7 日常管理
7.1 做好溫度與通風平衡調節。在對雞舍通風換氣時,要保證育雛溫度穩定控制,嚴防忽高忽低,同時要嚴防賊風,俗話說“不怕狂風一片,就怕賊風一線”。
7.2 做好強弱分群。對多層籠養、雞舍各部位溫差大的要做好層次、部位調整,此項工作最好每2
周進行一次,必要時每天要個別調整,有利提高雛
雞的均勻度。
7.3 做好飲水與飼喂。要保證飲水不間斷,采食槽位充足,飼料和飲水應少喂勤添,防止變質。
7.4 做好疾病預防。一般7 日齡內在飲水、飼料內添加高效廣譜抗菌藥進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病菌的預防。當雛雞出現糊肛時,可將碎
玉米或玉米面撒在雛雞飼料上,用量為每只雛雞6g 左右。
8 雛雞飼料與營養
雛雞生長發育快,但消化系統功能不健全,所以對飼料不但要求營養高,而且不同營養成分的需求量也要平衡。制定飼料配方時,要根據雛雞飼養標準,當地的飼料來源、種類進行合理搭配,做到營養全面,價格低廉。缺乏飼料配置知識的,最好飼喂市售合格的全價雛雞料。
9 搞好免疫及消毒
9.1 免疫。免疫是防止疫病發生、傳播根本措施,接種所用疫苗應當有質量保證,來源于正規途徑。免疫程序應根據各自所在地區疫病狀況、雞的品種、日齡和以往發病史等情況制定并及時調整,有條件的可根據免疫抗體效價高低適時免疫。
9.2 消毒。飲水器具每次換水時要洗刷,并用季銨鹽、碘制劑、氯制劑等消毒液交替消毒。雞舍1 周內應帶雞噴霧消毒1~2 次,2 周齡后每2~3 天帶雞噴霧消毒一次,門口應設消毒池或消毒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