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近年來,土雞養殖已逐步成為我縣農民發家致富的重點項目之一,特別是在部分山區鄉鎮,土雞產業已成為畜牧業的支柱產業。但由于飼養條件普遍較差,土雞慢性呼吸道病呈高發的趨勢,導致土雞產蛋率下降、種蛋孵化率降低、治療費用增加等,給土雞養殖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本文就土雞慢性呼吸道的發病原因及其防治進行闡述。
1 土雞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理
1.1 病理分析
雞慢性呼吸道病又名雞支原體病、雞霉形體病,是雞敗血支原體引起的一類疾病的總稱。特征是呼吸道癥狀明顯、病程長、發展緩慢,剖檢可見氣囊炎。雞敗血支原體大小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形狀為細小球桿狀,無細胞壁,姬姆薩染色效果良好,革蘭氏染色呈弱陰性。該菌對營養要求較為苛刻,培養皿內通常要添加10%~15%的馬血清,37℃潮濕環境下恒溫培養2~3d,可長出特征性的菌落。雞敗血支原體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低,多數常用的化學消毒劑均可將其殺死,對泰樂菌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恩諾沙星等藥物較為敏感,鏈霉素也有一定效果。
1.2 流行特點
該病具有發病快、傳播慢、病程長等特點。各種日齡的雞均能感染該病,土雞在雛雞階段發病率較低,3周后開始逐漸增多,以4~8周齡的雞最易感,病雞和帶菌雞是其主要的傳染源,通過呼吸道、消化道、交配及經蛋垂直傳播。該病的發生無明顯季節性,飼養管理不善、環境衛生條件差、應激、通風不良、氣候驟變、營養缺乏等均可引起發病,一般發病率為10%,有繼發感染的情況下,發病率可達70%,死亡率約20%~40%。
2 土雞慢性呼吸道疾病發生原因
根據筆者多年的經驗,目前我縣在土雞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土雞慢性呼吸道病或其并發癥主要以土雞的氣囊炎、氣管炎為主,此外,通過對本病的調查分析可以反映出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大多數土雞養殖場在發生本病時,常繼發感染土雞大腸桿菌病、雞新城疫、球蟲病等,尤其是繼發雞大腸桿菌病較為普遍,土雞表現呼吸困難、產蛋品質下降??v觀其發病原因,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免疫抑制因素
由于土雞慢性呼吸道病病原本身就存在于土雞氣管中,因此土雞抵抗能力的好壞,是本病是否暴發的關鍵。因此免疫系統發育良好,免疫功能強的土雞,其自身對本病的抵抗能力也相對較強,土雞就不容易發生本病。若土雞在飼養過程中發生某些免疫抑制病或營養缺乏、藥物使用不當,如雞馬立克病、雞傳染性法氏囊病、蛋白質缺乏、糖皮質激素使用不規范等,就會破壞雞體正常的免疫功能,從而造成土雞慢性呼吸道的感染。
2.2 應激因素
根據筆者了解,應激反應是土雞發生慢性呼吸道病的重要誘因。常見的應激因素主要有免疫接種,例如,部分養殖戶在接種疫苗時操作不規范,消毒不重視,導致雞群產生應激反應,引起雞群抵抗力下降,從而造成土雞慢性呼吸道感染,如接種新支二聯疫苗常會繼發土雞慢性呼吸道性氣囊炎;此外,在養殖過程中,消毒方法不當、免疫程序不合理、日溫差變化較大等應激因素,都會是土雞慢性呼吸道病暴發的誘因。
2.3 飼養環境不佳
飼養環境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外部環境主要指氣候環境,內部環境主要是指雞舍舍內環境,內外環境的變化也是引起土雞慢性呼吸道感染主要原因之一。如連綿多雨的季節,導致通風不良,雞舍內濕度變大,雞糞便清理不及時,造成空氣中氨氣濃度超標;或者連續長時期高溫,空氣長期干燥,引起雞舍內粉塵過多,這些粉塵不僅會刺激上呼吸道,導致呼吸道黏膜變干,且成為雞敗血支原體進入呼吸道的載體。
2.4 飼養管理不當
筆者發現,我縣的部分土雞養殖戶在日常生產中,土雞的飼養管理比較粗放,主要表現為飼料營養單一、配方不科學、衛生防疫條件較差、病死雞處理不規范等。如長期飼喂玉米、稻谷等單一品種飼料導致蛋白質攝入量過低,使雞群免疫能力下降;閑雜人員隨便進出雞舍,為土雞慢性呼吸道病的入侵提供條件。此外,場區衛生條件較差,病死雞處理不規范是引發土雞慢性呼吸道病的又一重要因素。
3 土雞發生慢性呼吸道病常見癥狀
該病的潛伏期較長,從臨床上看,土雞發生慢性呼吸道病后一般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閉眼嗜睡、翅膀蓬松,有的雞表現呼吸道癥狀,如張口呼吸,同時面部腫脹,形成干酪物。排灰白色、黃色稀便或水樣便,時間長者可造成雞群脫水。
病理變化主要表現在鼻腔、喉部、氣管、氣囊及眼部等。鼻腔和眶下竇內灰白色干酪樣物,喉頭、氣管黏膜充血、出血,常見有黃白色豆腐渣樣滲出物,氣囊上可見有黃白色纖維素性滲出物附著,部分病雞可出現纖維素性化膿性心包炎和肝周炎。
4 診斷要點
根據流行病調查結果,結合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等可作出初步診斷,成年雞可借助平板凝集試驗來診斷。但該病同雞傳染性鼻炎、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雞傳染性喉氣管炎、雞新城疫有較為相似的臨床癥狀,要做好鑒別診斷。本人以為,若雞群發現有呼吸道癥狀、鼻炎、眶下竇腫脹,流泡沫樣淚液、嚴重者眼眶內有干酪物,氣囊炎且病程較長,死亡率低,可基本判斷為慢性呼吸道病。
5 土雞慢性呼吸道病的防治
5.1 預防措施
5.1.1 加強管理:篩選建立無病雞群是消除該病的最好辦法。若不能建立無病雞群,則需加強飼養管理,完善動物防疫條件,執行嚴格的衛生防疫制度。要強化精細管理,做到“勤換水、勤清掃、勤消毒、勤觀察、勤記錄”。因該病能垂直傳播,因此要對種蛋進行嚴格消毒。同時,對病死雞及其廢棄物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規范處理,同時保持雞舍內良好通風換氣,避免驟冷驟熱,以減少各種誘發因素。對常發區可采用雞慢性呼吸道病活疫苗進行接種,接種量可參照廠家說明書。
5.1.2 藥物預防:可在易發期間使用高敏藥物進行預防。如對新進雛雞可選用美樂得、天奇等雛雞開口藥連續預防
5d,30日齡左右可選用呼特欣、紅氟、呼速康、咳必清等連續預防3d,同時飲水中添加活力酶,改善腸道微生物環境,降低發病率。也可使用中藥進行預防,如筆者選用“呼桿必治”拌料預防,起到了較好的預防效果。
5.2 綜合治療
5.2.1 及早隔離:診治過程中,筆者要求發病場首先應采取隔離措施,對發病雞群進行隔離治療,同時及時清除雞群糞便及墊料,并對雞舍進行全方位消毒,最好選用合適的消毒藥物進行熏蒸消毒,從而減少致病菌數量。
5.2.2 抗菌藥治療:可選用高效藥物如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恩諾沙星、泰樂菌素等進行治療。根據筆者臨床實踐,我縣雞場的敗血支原體對恩諾沙星、氟苯尼考、甲磺酸培氟沙星等藥物較為敏感。同時根據用藥經驗,在飲水中添加活力酶、肝腎舒等藥物改善腸道環境,可明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療效果。
5.2.3 預防繼發感染:可選用紅霉素、腸毒統治、金山止痢等,這些藥物對預防土雞繼發感染均有一定的療效,但在應用過程中可根據情況適當加量。根據筆者經驗,臨床很難見到單一的土雞慢性呼吸道疾病,大部分都是繼發或混合感染,如土雞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混合感染;或土雞慢性呼吸道、喉氣管炎混合感染等。治療中要注意對癥治療,標本兼治,才能確保療效,可選用呼速康、紅氟、流感大敗毒、金牌獨特等藥物進行治療。土雞慢性呼吸道疾病是雞場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在氣候環境多變、飼養管理水平差、動物防疫條件差的雞場更是容易多發。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雞敗血支原體作為常年寄生于雞氣管內的一種病原微生物,在發病時,養殖戶希望用抗生素徹底斷根治療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平時做到改善防疫條件、嚴格執行衛生防疫制度、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才能有效地控制該病的發生與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