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記者近日在山西采訪時了解到,由于存在缺乏特效藥物、防治成本較高、農民防治手段和意識薄弱等多種原因,盡管主產區從政府到干部群眾正上下齊動,積極防控馬鈴薯晚疫病害,但要從根本上消除產區隱患,還需要國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特別是要將馬鈴薯晚疫病防治納入國家財政補貼范圍。
據了解,截至9月3日,馬鈴薯晚疫病在山西省累計發生面積已經達209.6萬畝,占到種植總面積280萬畝的74%,累計防治面積達72.3萬畝,主要發生區域為大同、朔州、忻州、呂梁的平川地區。
山西省植保站主任農藝師、推廣研究員王向榮對記者說,針對今年山西省馬鈴薯晚疫病發病早、面積大等情況,山西省農業廳及早動手,及時發布預報,下撥農藥15噸,組織專業防治隊,引導農民統防統治,但受降雨較多的影響,風雨期與病害發生流行期極為吻合,馬鈴薯晚疫病在山西仍出現了流行態勢。
面對災情,太原、呂梁、忻州、大同等以馬鈴薯為主要產業的縣市積極組織農民及早進行了統防統治工作。
太原市從播種開始,在婁煩縣、古交市、陽曲縣分別建立馬鈴薯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推廣以新農藥“高巧”為主的馬鈴薯拌種技術,對病蟲害進行提早控制,通過示范,帶動群眾增強預防為重的防治理念,改變過去聽天由命、靠天吃飯的傳統觀念,示范面積達1000余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示范區發病率控制在10%以內,病害流行速度減緩,病情指數明顯低于非示范區。
王向榮告訴記者,山西農業部門積極防治馬鈴薯晚疫病,但最后可能完成防治的也只有一半以上面積。其中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完成統防統治面積37萬畝。除了突發性和大面積流行等因素之外,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還存在三個方面困難:其一、市場上還沒有防治這一病害特效藥物,目前市場上多為預防性的藥物;其二、防治成本高,就現在推薦的藥物和人工防治成本每畝要20多元,而且要防治2到3次才能有效,但是受多雨天氣影響,防治效果不好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第三,山西馬鈴薯種植面積主要集中在冷涼的貧窮地區,農民的病蟲害防控意識和手段還比較薄弱,建議國家今后將馬鈴薯主產區的病蟲害防治納入補貼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