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營銷中,伙伴們這樣那樣的憂慮總是存在的,比如怕客戶拒絕,怕親友笑話,不敢開口談業務等等。怕這怕那,思前想后,就產生了憂慮——我該怎么?但無論怎樣,營銷需要繼續做下去,因而憂慮是必須要克服的。
有一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他要求一群實驗者在周日晚上,把未來七天所要煩惱的事情都寫在一張紙條上,然后投入一個“煩惱箱”中。到了第三周的星期日,他在實驗者面前打開這個箱子,逐一與成員核對每項“煩惱”,結果發現其中有九成并未真正發生。接著,他又要求大家把那一成的“煩惱”字條重新放入箱中。等過了三周,再來尋找解決之道,結果到了那一天,他開箱后,發現剩下的10%的煩惱此時也不再是煩惱了。
這項實驗給我們很大啟示:煩惱是自己找來的,這就是所謂“自尋煩惱”。
實際上也的確是如此。以作保險為例,有一位新進保險公司的伙伴自身沒有緣故客戶,只好做陌拜,他去了一家很大的面粉廠,見到了廠長,廠長一聽說是來向他推銷保險時,臉一下子拉長了,很不客氣地說:對不起,我這里保險免談!他灰心喪氣地離開,開始深深地憂慮,當天一晚上沒睡好覺。勉強去公司參加了晨會,激情的晨會使他重新振作起來,心想,未必所有的陌生客戶都像那位廠長一樣吧?他從職場出來去了一家私營鞋廠,并說明了自己的來意,結果這位廠長非常認同保險,此后,他經常去那里做客,再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廠長終于成了他的保戶。如今這位營銷員已經是一位優秀部經理。
可想而知,如果上面這位伙伴見了第一個客戶后就一蹶不振,持續憂慮下去,后果將會怎樣?
在保險營銷過程中,總是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困惑,從而產生憂慮和恐懼,其實大部分不過是自己的心理感受而已,未必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嚴重。
其實,任何一項工作都有它的特性,無好壞之分,經常遭受拒絕,是保險營銷工作的特性,即選擇了就應當無條件接受它,喜歡它,包括它的優點和缺憾,唯如此才能找到工作的快樂。
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任何一項工作都有它自身的運作模式和特殊規律,只不過保險營銷更加明顯而已,我們要學會適應,找到或者創造保險營銷工作中的休息方式,比如:搞好時間管理,不隨意浪費時間;在生活消費中做新客戶開拓;在臨睡前背背條款;在長時間等客戶時小睡片刻等等。
實際上,生活中每個人都面臨這樣那樣的壓力,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無一例外,為什么有的人生活和工作得很開心,很快樂,而有的人卻相反?歸根結底,個人的心理感受和表現方式不同而已,我們要明白“快樂源于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