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雖然短期身陷調整,但在美豆減產憂慮揮之不去、庫存面臨枯竭的背景下,國內豆類仍存在上漲的動能,美豆價格堅挺
如果說去年底至今年4月初,CBOT豆類市場飆漲與2011/12年度南美洲大豆減產有關,那么6月份以來的拉漲行情便與2012/13年度美豆減產直接掛鉤。天氣、單產、總產、庫存等成為市場炒作的支點,雖然都是老生常談,但歸根結底都在改變新季美豆的供需結構,正是因為庫存急劇緊張,令“高價抑制消費”的言論不斷失效。
目前,市場對美豆炒作風格已完全顛覆了傳統,即當美豆生長優良率下滑,期價便出現調整,而優良率的回升卻令期價上漲。8月26日當周,美豆生長優良率由前一周的31%下滑至30%,CBOT大豆11月合約卻在27日創出歷史新高后出現回落,最終收跌0.5%。筆者認為,隨著期價跨越一個個高地,交易商已失去了價格參考,更多的是在依據短期利空買入、短多出現而獲利了結,操作節奏變得不太合乎邏輯,市場進入無序狀態。
不過,由于8月降雨難以改善美豆單產,作物長勢已基本定型,美國農業部在8月份供需報告中對美豆庫存緊俏命題進行了確認,對于接下來的9月份報告只需關注平衡表調整是否太過“難看”。但如果在9、10月份收割期間突現早霜、病蟲害等問題,這將給予盤面較強支撐。
豆粕尚未到頂
盡管蛋白豆粕下游——生豬養殖景氣度持續低迷,令價格正向傳導極不暢通,但豬肉價格低位徘徊,令反向抑制作用同樣未得體現。目前,政府又開始啟動新一輪豬肉收儲工作,可能會拖住豬價底部,在市場各方良好預期下,生豬養殖剛性需求依然強勁,生豬存欄量維持偏高水平,對于豆粕消費端口將起到相應保障。
雖然近期“油弱粕強”的結構面臨反復,但這包含了油脂行情強勢啟動的市場預期,令油脂補漲逐步兌現。不過,由于在豆粕現貨進入“賣方市場”的當下,油廠挺粕意愿尚未改變,而隨著后期大豆進口減少,9、10月份油廠開工率可能偏低,豆粕供應會更加緊張。據了解,當前飼料企業豆粕庫存大都維持在較低水平,且只要豆粕價格稍有調整,終端成交量便迅速放大,說明在高價面前補庫需求仍在主導市場。另外,傳言某油廠對飼料企業的遠期豆粕銷售合同指導價定在5000元/噸左右,這將對豆粕期價形成向上的牽引力。
油脂接棒還需等待
上周,油脂市場強勢補漲,以棕櫚油為龍頭,原因在于馬來西亞出口需求的改善。船運調查機構ITS和SGS的數據顯示,8月1-25日,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較上月同期增長了5.7%-6.6%,出口復蘇有助于期價上行。在油脂盤面大動干戈之后,市場預計未來油脂將有望接替豆粕大旗,引領整個板塊進一步攀升。但是,目前這種補漲的兌現僅是技術上的修正,雖然隨著雙節臨近,國內餐飲用油需求增加,油脂消費旺季即將來臨,真要接棒卻還需等待時機,估計要到9、10月份,且以豆油和棕櫚油輪動接替的形式演繹。
一方面,現階段國內豆油商業庫存高企,政府手中籌碼充足,有助于油企價格匯報制度的開展,價格的限制性放開估計要等到消費旺季之后一段時間,屆時可能出現國儲“越拋越漲”的局面,從而確立豆油的領漲地位。
另一方面,鑒于國際豆油和棕油價差已升至250美元/噸之上,遠高于歷史均值的80-100美元/噸,如果后期大豆和豆油可供出口萎縮,終端買家需求有望向棕櫚油市場轉移,從而修復兩者價差,并使得棕櫚油與豆油爭寵且交替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