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一、密,即密度適宜。烏骨雞生長比其他雞種慢,30 日齡平均體重為180 克。其適宜的飼養密度為:1~10 日齡每平方米60 只,11~20 日齡40 只,20~40 日齡30 只,40~60 日齡18 只,此后每平方米12 只。
二、料,即科學配料。①育雛期。黃玉米55%,小麥粉4%,谷粉3%,麩皮2.2%,豆粕27%,魚粉6%,骨粉1%,貝殼粉1%,食0.3%,添加劑0.5%。②育肥期。黃玉米46%,小麥粉6%,谷粉13%,麩皮10%,豆粕12%,魚粉5%,骨粉1.7%,貝殼粉1.5%,草粉4%,食鹽0.3%,添加劑0.5%。
三、水,即科學飲水。轉入育雛室后及時飲溫開水,1 升水中加葡萄糖50 克,維生素C 1 克,然后再飲用0.01%的高錳酸鉀水1 次。平時保持飲水清潔,充足,不間斷,防止打濕羽毛。
四、分,即分群飼養。盡可能保證在夜間轉群。成年雞產蛋前分群飼養,公、母比例:戶養1∶5~10,雞場1∶8~10。受精率為82%~85%,一般公雞6~7 月齡即可配種,母雞以二年生為好,因產蛋量已達到標準。母雞可利用3~4 年。為了減少在轉群、防疫過程中帶來的應激,在工作12小時前往飼料中加入抗應激的添加劑,如維生素等。
五、通,即通風換氣。在保證舍溫的前提下,搞好通風換氣,排出二氧化碳、氨氣及羽毛屑,換進新鮮空氣,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六、喙,即及時斷喙。烏骨雞20 日齡時,用300瓦的電烙鐵,待電烙鐵燒到微紅時進行斷喙。斷喙時將雛雞上下喙閉合好,用食指撥壓雛雞的舌根部,使舌頭縮在口腔內,可防止斷掉舌尖。為了減少應激,防止流血,在斷喙前后的一周內超量添加一些復合維生素和維生素K。
七、光,即合理光照。1~3 日齡全光照(自然光及人工光照)。對育成期的烏骨雞,為防止開產過早,保證烏骨雞后期有較高的產蛋力,必須進行控光。在冬季,若把每天母雞的光照時間延長至13~14 小時,同時供給營養豐富的飼料,可提高產蛋率。
八、抱,即防止抱窩。烏骨雞容易抱窩,并且時間長,發現抱窩的雞要及時在每天早上和晚間每只各喂仁丹15 粒左右,連喂3 天~5 天。然后,供給充足的優質飼料。這樣一般7 天~12 天就可以恢復產蛋了?;蛎恐荒鸽u每天喂灌服10 毫升食用醋或1片(0.6 克)去痛片,連喂2 天~3 天。
九、鼠,即預防鼠害。敵鼠鈉鹽是養雞場首選的滅鼠藥物。其毒餌的配制方法是:按2:1000:250 比例分別稱好敵鼠鈉鹽、稻谷和沸水重量,將敵鼠鈉鹽溶于沸水中,趁熱將藥液傾入稻谷拌勻,待藥液曬干即可使用。
十、病,即防治疾病。在雛雞孵出后的第一、二周,每天在飼料中加入氨丙啉、硝苯酰胺等藥物適量,用來控制雞白痢桿菌病等疾??;15 日齡后,每天飼喂含0.01%痢特靈的飼料;45 日齡后,要注意防治雞蛔蟲病。在8 日齡、25 日齡和66 日齡接種雞新城疫疫苗。食槽、飲水器每天要洗刷干凈,每半個月用氫氧化鈉熱溶液消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