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的流行病學
來源: 發布日期:2012-06-29 發布者:曉天 共閱572次
本病的主要傳染媒介是被曲霉菌污染的墊料和發霉的飼料。在適宜的濕度和溫度下,曲霉菌大量繁殖。引起傳播的主要途徑是霉菌孢子被吸入經呼吸道而感染;發霉飼料亦可經消化道感染。
曲霉菌的孢子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草、飼料、谷物、養禽環境、動物體表等都可存在。霉菌孢子還可借助于空氣流動而散播到較遠的地方,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可大量生長繁殖,污染環境,引起傳染。
孵化環境受到嚴重污染時,霉菌孢子容易穿過蛋殼侵入而感染,使胚胎發生死亡,或者出殼后不久即出現病狀,也可在孵化環境經呼吸道感染而發病。
曲霉菌可引起多種禽類發病,雞、鴨、鵝、鴿、火雞及多種鳥類(水禽、野鳥、動物園的觀賞禽等)均有易感性,以幼禽易感性最高,特別是20日齡以內的雛禽呈急性暴發和群發性發生,而在成年家禽常只是散發。出殼后的幼雛在進入被曲霉菌嚴重污染的育雛室或裝入被污染的席簍或裝雛器內而感染。48~72h后即可開始發病和死亡。4-9日齡是本病流行的最高峰,以后逐漸減少,至2~3周齡時基本停止,作者1978年所見雛雞發病,即是這種發病狀況。
養禽和育雛階段的飼養管理及衛生條件不良是引起本病暴發的主要誘因。在梅雨季節,由于濕度和溫度比較高,很適合霉菌的生長繁殖,墊料和飼料很容易發霉。育雛室內日溫差大,通風換氣不好,雛禽數量多過分擁擠,陰暗潮濕以及營養不良等因素都能促進發生。同樣,孵化環境陰暗、潮濕、發霉,甚至孵化器發霉等,都可能使種蛋污染,引起胚胎感染,出現死亡,導致孵出不久的幼雛出現癥狀;或者,在這樣污穢的環境中,使幼雛通過呼吸道吸入曲霉菌的孢子而感染發病。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