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操作
來源: 發布日期:2012-06-16 發布者:曉天 共閱611次
1、溫度調節 孵化器控溫系統,在入孵前已經校正、檢驗并試機運轉正常,一般不要隨意更動。剛入孵時,開門入蛋引起熱量散失以及種蛋和孵化盤吸熱,因此孵化器里溫度暫時降低,是正常的現象。待蛋溫、盤溫與孵化器里的溫度相同時,孵化器溫度就會恢復正常。這個過程大約歷時數小時(少則3~4小時,多則6~8小時)。即使暫時性停電或修理,引起機溫下降,一般也不必調整孵化給溫。只有在正常情況下,機溫偏低或偏高0.5℃~1℃時,才予調整,并密切注視溫度變化情況。
2、照蛋 照蛋要穩、準、快,盡量縮短時間,有條件時可提高室溫。照完一盤,用外側蛋填滿空隙,這樣不易漏照。照蛋時發現胚蛋小頭朝上應倒過來。拍放盤時,有意識地對角倒盤(即左上角與右下角孵化盤對調,右上角與左下角孵化盤對調)。放盤時,孵化盤要固定牢,照蛋完畢后再全部檢查一遍,以免轉蛋時滑出。最后統計無精蛋、死胚蛋及破蛋數,登記入表,計算受精率。
3、濕度調節 孵化器內掛有干濕溫度計,每2小時觀察記錄1次,并換算出機內的相對濕度。要注意棉紗的清潔和水盂加蒸餾水。相對濕度的調節,是通過放置水盤多少、控制水溫和水位高低來實現。
4、移盤 雞胚孵至18~19天后,將胚蛋從入孵器的孵化盤移到出雛器的出雛盤,稱移盤或落盤。筆者認為雞蛋孵滿19天再移盤較為合適,具體掌握在約10%雞胚“打嘴”時移盤。孵化18~19天時,雞胚氣體代謝旺盛,是死亡高峰期。推遲移盤,雞胚在入孵器的孵化盤中比在出雛器的出雛盤中,能得到較多的新鮮空氣,且散熱較好,有利雞胚渡過危險期,提高孵化效果。移盤時,如有條件應提高室溫。動作要輕、穩、快,盡量減少破蛋。出雛期間,用紙遮住觀察窗,使出雛器里保持黑暗,這樣出殼的雛雞安靜,不致因騷動踩破未出殼的胚蛋,而影響出雛效果。
5、轉蛋 1~2小時轉蛋1次。手動轉蛋要穩、輕、慢,自動轉蛋應先按動轉蛋開關的按鈕,待轉到一側45度自動停止后,再將轉蛋開關扳至“自動”位置,以后每小時自動轉蛋1次。但遇切斷電源時,要重復上述操作,這樣自動轉蛋才能起作用。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