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飼養管理必須關注的因素
來源: 發布日期:2012-06-15 發布者:曉天 共閱801次
一、環境控制
1.溫度控制
在豬場的生產管理中,溫度是直接決定著生產的重要因素,也是豬場制勝的法寶,把溫度提高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來對待是管理理念的重大提高。高溫(32℃左右)條件下的母豬,在配種后25天的胚胎數比在22℃下飼養的約少3個。而低溫條件下,母豬消耗大量能量用于抵抗寒冷,自身體況必然不良,影響發情和胎兒發育,容易造成流產、死胎。母豬的最適溫度范圍:18-22℃;如何做到有效控制豬群的溫度呢,以下是經驗介紹:
(1)畜舍盡量干清糞,能不用水盡量不用水,防止高溫高濕和低溫高濕對豬群的應激。
(2)觀察豬群的具體情況:睡姿、采食情況等。
(3)做好通風,升溫等工作。
(4)防止賊風和夏季的酷熱; 溫度計是衡量畜舍內溫度的重要依據,可是我們也不能過多的依賴溫度計,一切要以豬為本,豬說了算。
溫度是豬群健康的基本保證,是能夠打造豬只內部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溫度也是控制病原的最好屏障,所以把握住豬群的溫度就是把握豬場制勝的法寶。
2、通風換氣,保證豬舍空氣清新
通風有兩種: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豬舍空氣清新對增加豬群生產性能、提升員工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生產實踐中,建議以人體感覺豬舍空氣舒適為宜。冬季養豬,通風和溫度似乎永遠是矛盾的,相對來說,冬季通風遠遠比溫度要重要。
二、飼料營養(益母王)
豬場母豬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是:產仔率低,淘汰率高,母豬不健康,產后不返情,產仔成活率不高。這些問題的出現有兩方面原因引起,一是不能系統營養,二是飼養管理方面。母豬生長年限長,需要擔負生育的重任,不能像對待育肥豬那樣。因為營養缺乏往往是數量和時間的累積,肥豬的飼養期很短,短期內內分泌系統能夠調節營養間的平衡,因此有些營養缺乏并不表現出癥狀;母豬飼養時間長,缺乏營養就會表現明顯的癥狀。營養平衡,不僅是生長所需,而且對免疫系統發育也有重要作用,可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可以說是最好的藥物。比如說有種維生素叫生物素,養肥豬時缺乏也沒什么癥狀,但養母豬時,卻會出現蹄裂,最后因蹄子疼痛而行走困難,無法正常的配種生產。對于母豬的精細飼養管理,需從后備母豬開始,包括,妊娠、泌乳、空懷等時期。
(1)后備母豬的營養與飼養不僅影響其隨后繁殖期的生產效率,還對母豬終身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義。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及時啟動初情期、促進卵泡發育及調節初配時體況。初情期啟動不僅是母豬進入繁殖壽命的重要標志,還是決定母豬作為種用或肉用的標準。初情期及時啟動不僅可增加后備母豬發情率,還有效的減少后備培育期的生產成本。卵泡發育決定著母豬的排卵率,并且其卵母細胞質量對隨后早期胚胎的存活,甚至仔豬終身的健康等具有重要意義。初配時適宜體況不僅影響未成熟繁殖期母豬的繁殖性能,還因母豬不同繁殖周期和不同繁殖階段的“延續效應”,對其終身繁殖成績具有重大作用。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