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生產過程環境污染的解決途徑
來源: 發布日期:2012-06-15 發布者:曉天 共閱829次
養豬生產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我國養豬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嚴峻。養豬繼續增加,廢水排放跟隨增加,而環境容量越來越有限,技術與成本可行的豬場廢水處理與回收利用的模式(工藝)還不足以應對各種類型的養豬場廢水處理。
20年來,我國養豬主工藝沒有改變,養豬過程基本上都要面臨不同程度的廢水排放問題。來自養豬業的主要污染源是污水、臭氣和糞便,它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可源自養豬過程、廢棄物排放、堆放或貯存過程以及廢棄物處理、運輸和利用過程。豬場污水仍然是當今畜牧業造成環境污染的最突出問題,最受關注的污染物成分還是傳統的有機物、氮和磷。
養豬業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僅出現在規?;酿B殖場,規模小而相對集中的養殖小區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隨著城鎮擴大、工業發展和水源的緊張,豬場越來越難找“立足之地”。
解決養豬生產中污染問題的途徑
重視豬場建設。
豬場是豬肉的生產基地,場址的選擇非常重要,建場用地應符合城鎮發展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要求以及相關的法規,一定辦理申報批準手續。場址應選在居民區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或側風方向,居飲水水源的下方;地勢高燥、利于排水、通風良好、土質堅實、滲水性強、背風向陽,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困難的地方,易造成環境潮濕,地勢過高不利于防寒防暑;水源充足,水質好,飲用水要符合水質標準要求,要經衛生檢驗;應遠離交通要道,有利于防疫,減少和杜絕疫病傳染,但也不能把豬場建在交通十分閉塞的地方,雖利于防疫,但不利于生產;豬場周圍應有一定數量的土地,種植飼料和消納糞污。有一定規模的豬場應考慮布局,一般劃分為管理區、生活區、生產區和隔離區,管理區、生活區在上風方向,隔離區在下風方向,生產區居中。種豬應在生產區的上風方向,生長肥育豬在下風方向,斷奶仔豬、后備豬居中。對豬舍的建造要求:冬暖、夏涼、通風、向陽、干燥。養豬的環境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環境影響豬的健康和生產,另一方面豬在生存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糞便、污水及其他廢棄物可造成環境污染,導致體質下降、免疫力降低、行為異常和應激,對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對所有的豬都采用全封閉式豬舍,全用水沖糞的作法不符合養豬生產的實際需要。
豬場污水處理。
解決養豬生產中污染問題的根本途徑是豬場污水處理,但是污水處理不僅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被動措施,而且大大增加了養豬生產的成本。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