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絲蟲病這樣治
來源:獸藥直銷網 發布日期:2012-04-05 發布者:曉天 共閱848次
鴨絲蟲病是由鳥蛇線蟲所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多發于雛鴨。我國有兩種鳥蛇線蟲,即臺灣鳥蛇線蟲和四川鳥蛇線蟲,它們的中間宿主為劍水蚤。成蟲寄生于鴨的皮下結締組織中形成瘤樣腫脹。秋季發病最多,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
一、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
臺灣鳥蛇線蟲主要侵害2~8周齡鴨,潛伏期1周,病鴨消瘦,頜下和腿部皮下有小指頭至拇指頭大的瘤樣腫脹;頜下的較為明顯,初柔軟后變硬,懸垂頜下,腫脹逐漸增大,壓迫腮、咽喉部及鄰近的氣管、食道、神經和血管等,引起呼吸和吞咽困難、聲音嘶??;當寄生腿部皮下時,發育受阻;雛鴨多在癥狀出現后10~20d死亡。四川鳥蛇線蟲侵害雛鴨后,以頜下和兩肢出現瘤樣病灶最多,其次為眼、頸、額、頰、嗉囊、胸、腹及肛門周圍等處,均有病灶出現。剖檢病死雛鴨的頜下和大腿部皮下等處瘤樣腫脹,可檢出蟲體。
二、防治措施
1.對鴨舍及有關場地要定期清掃消毒,及時清除鴨糞堆積發酵,禁止到有中間宿主的地區去放牧,定期進行預防性投藥驅蟲等。
2.治療:臺灣鳥蛇線蟲取0.5%高錳酸鉀液注入患部,將腫脹部注滿為止, 1次/d,連用1~2d;或鹽酸左旋咪唑配成10%水溶液,逐只灌服,1次/d,連用2~3d(如上市肉鴨要停藥28d)。四川鳥蛇線蟲取1%四咪唑直接注入病灶,頜下注0.2~0.5ml,腿部0.1~0.2ml,3h后成蟲和微絲蚴全部死亡,5~12d后腫脹消失。有的用伊維菌素注射液,雛鴨注射0.1ml/只,成鴨0.2~0.3ml/只,3d后重復1次;或芬苯噠唑粉按10~50mg/kg體重灌服,也有效果。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