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飼養困擾多 應對措施要跟上
來源: 發布日期:2012-03-10 發布者:曉天 共閱796次
便秘 一般來講,母豬飼料中所含粗纖維比肉豬稍高,但所排糞便仍比肉豬硬。這是因為母豬會產生乳房水腫,而肉豬不會。母豬因四腳著地,體內大量的水分會流向乳房,造成乳房水腫,所以會產生便秘的現象。如果不針對乳房水腫來解決問題,只在母豬飼料中加入麩皮等高纖維的原料,往往便秘問題還是無法改善,而且添加麩皮還會降低配方的營養濃度,占據母豬胃部空間,減少母豬攝取的營養;麩皮還會產生高量的食增熱,不但會造成能量的浪費,使母豬的體溫升高,更加重分娩后母豬厭食的情形。解決方法:消除乳房水腫,調整體內滲透壓平衡,促進腸道蠕動增加,消除便秘現象。
缺乳 出生小豬的死亡原因中有40%是母豬缺乳。其中的常見原因有:母豬患乳房炎、乳房水腫等。根據解剖發現,發生缺乳的母豬,其乳腺組織有水腫的現象。乳房水腫為母豬必然發生的生理現象。如果不去注意它,往往會轉變為乳房炎,而導致缺乳現象。細菌及病毒的感染,應注重分娩舍的消毒。解決方法:消除乳房水腫液,調整乳腺泌乳功能,促進泌乳功能正常。
難產 母豬懷胎114天卻因難產而前功盡棄。養豬要賺錢,一定要減少這種無謂的損失。
原因:一窩小豬中最后出來的常因窒息而死亡,其原因是因仔豬臍帶在未排出時已斷裂,如果由于母豬貧血、疲倦、無力收縮,無法將仔豬及時排出,仔豬在5分鐘內即會因窒息而死亡。熱應激、貧血或疾病等也是常見的原因。預防的方法是提高母豬營養量及預防貧血現象;在母豬飼料中添加優良的有機鐵,以增加母豬腹部的收縮能力;降低熱應激,減少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重視分娩舍的消毒。
免疫 母豬打了疫苗,小豬依然發病,是疫苗無效嗎?養豬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未吃初乳的小豬很難養活,這是因為剛出生的豬自我保護能力很差,一定要靠從母豬的乳汁中獲得抗體,才能抵抗環境中的病原體,所以如果母豬缺乳,乳量很少或乳質很差,那么即使母豬打了疫苗,小豬依然下痢,依然得豬瘟等。所以為何泌乳能力強的母豬較會“帶小豬”不是沒有原因的。因此母豬必須自產仔前增加飼料營養量,并調整乳房泌乳功能正常,避免發生乳房水腫現象。
厭食 改善母豬厭食。防止母豬發生乳房水腫,避免母豬分娩后感染,降低母豬的體溫,采用滴水裝置。改善環境、降低氨氣及溫度。減少母豬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如麩皮),以降低食增熱。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并用濕料。增加母豬飼料的適口性。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