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新城疫防控策略
來源:雞病疑難解答網 發布日期:2012-02-27 發布者:曉天 共閱1142次
新城疫是我國養雞業普遍存在的一個常發病,是臨床上難于預防控制的一個病。我們雖然做了大量的疫苗接種工作,但是預防發病的效果不很理想;治療控制該病過程中也逐漸出現了新的難題,新的挑戰。為了幫助大家能夠有效預防和控制新城疫病,這里著重分析一下新城疫防控中存在的問題和有效應對策略。
1、 新城疫流行的現狀
1.1、 ND疫苗接種誘發新城疫
很多新城疫病例都是引起接種ND相關疫苗誘發的;有接種ND凍干相關疫苗后一天或幾天后出現新城疫癥狀,多是引起咳嗽、呼嚕、拉綠色糞便、甚至扭頭等現象。有人認為這是單純的疫苗應激反應,或激發了支原體等病,一味用緩解癥狀或治療支原體的藥物結果一再誤診;等發現是新城疫病時候,已經發病一周或幾周了。給雞群整體健康帶來一定的重創
1、2、28-35日齡多發新城疫
一般防疫程序都是1或(3日齡)新支腎凍干苗滴鼻眼,7日齡新支腎滴+新支流油苗注射,14日齡法氏囊凍干苗滴,21日齡新支腎(NDH52/2886),28日齡法氏囊飲水或滴…….。這樣的防疫順序,臨床上往往造成28—35日齡多發新城疫病。
1.、3、產蛋初期(130-180日齡)多發新城疫
臨床上這個時間段發生新城疫的現象最多,有的是剛剛做好120日齡的新支減+ND1系注射,間隔幾天后就會發生新城疫病。并且、這個時間段的是蛋雞爆發典型新城疫和非典型新城疫機會最大的時期。由于這時間段正是雞群機體生理、生殖功能迅速變化的時期,體重由1.4kg到200日齡迅速增長到2.0kg,生殖系統剛剛發育完善,并且產蛋率迅速提升到高峰的時期。由于體質弱,生理生殖變化迅速,需要營養高,抗病力差等特點。如果防疫接種不合理,管理不善雞病最容易爆發或發生;尤其是新城疫病,由于120日齡之前接種錯誤,極易引起各種類型的新城疫發生。
1、4產蛋后期新城疫頻發
由于某些種雞場技術力量薄弱,對商品代蛋雞、肉仔雞的防疫程序的制定存在嚴重不足。首先是沒有可調性,提供的程序是固定的套路,沒有考慮不同區域,沒有特定疾病流行區特定建議方案。如東北腺胃炎較多,完全可以讓蛋雞或肉雞都在7日齡使用新腎腺油苗等。
2、2沒有認識免疫抑制病對ND防治的影響
免疫抑制病很多,大家都知道幾個腫瘤病,但是對霉菌病引起的免疫抑制不了解。09年由于各種因素影響,飼料霉變現象尤為突出,并且誘發很多所謂的新病,如肌胃炎、產蛋下降等病的流行。霉菌毒素蓄積性中毒,引起呼吸道黏膜的損傷,使黏膜下層的免疫淋巴細胞受到影響或傷害,使鼻粘膜、眼結膜、喉粘膜的局面免疫屏障遭到破壞;不能使新城疫等凍干疫苗接種后產生應有的局部免疫,不能形成局部抗體造成免疫失敗。最近全國性流行的霉菌性產蛋下降病例,解剖后凡是有霉菌存在的雞只,都有新城疫病存在或并發。這就是由于局面免疫組織或細胞遭到破壞后,我們飲水、滴鼻、滴眼接種的新城疫疫苗都沒有到達免疫效果,沒有產生特異性免疫力。
2、3 7日齡凍干疫苗+新支流(新支、新支腎)接種認識不夠
日齡如果做新支油苗,14日齡做法氏囊疫苗,21日齡應該仍然是法氏囊疫苗不能做新支凍干苗,28日齡做新支凍干苗(NDH52)。根據實驗和相關資料證明如果7日齡做了新支油苗,21日齡如果做新支凍干苗(NDH52)后,間隔幾天后很容易發生新城疫。7日齡接種油苗后,到達21日齡左右,新城疫抗體處于正高峰或即將升到最高時間,接種新城疫凍干苗,勢必造成抗體中和現象。如果到28日齡左右做新支凍干苗,這時候新城疫抗體已經是均勻維持在較高水平階段,通過28日齡接種,完全可以到達回憶免疫的作用。
2.4、新城疫疫苗和法氏囊疫苗接種間隔時間短
由于法氏囊疫苗的接種對中樞免疫器官法氏囊有明顯的損傷或影響作用,如果在法氏囊功能沒有恢復到健全狀況下,做其它類型的凍干 疫苗,會影響法氏囊對免疫細胞的產生,同時會影響新城疫疫苗抗體的生成出現免疫失敗。然后爆發或引起新城疫病。
2.5、60日齡接種新城疫1系后至做新支減+1系前防疫不科學。
60-120日齡,一般不能要求做新城疫疫苗,尤其是凍干苗;如果做了新城疫凍干苗接種,120日齡新城疫1系注射,新支減或新支減流注射后,可能在7-15天內或兩一個月左右,雞群發生新城疫病。這時候的新城疫病,變異形式有多種,典型的也很常見,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是變異型或非典性型的。至于這時候如何治療這新城疫病,有什么治療原則和思路,我們后面講。這也是引起雞產蛋率上升緩慢綜合系列的,一種形式。
2.6新城疫疫苗接種的隨意性。
(本文作者:徐京生)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