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和毒素是豬健康的隱形殺手
來源: 發布日期:2012-02-14 發布者:曉天 共閱827次
一般認為,飼料長霉只會在很差的儲存條件下才會產生。其實在飼料原料生長、收獲、加工、運輸、儲藏過程都可能會染上霉菌。而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長的代謝產物,故飼料含有低量霉菌并不表示不含霉菌毒素,因為很多毒素在飼料原料經過蒸煮或打粒等過程后還是存在,所以霉菌毒素存在的問題是很難避免的。飼料中霉菌的污染除了用專業儀器分析以外,可簡易地由以下的變化得知:包含有飼料谷物粉化及結塊、飼料有輕度異味并發熱、色澤變暗及偶爾畜禽拒食。霉菌的生長除了會產生霉菌毒素,還會造成維生素、氨基酸及能量等飼料中營養的損耗。除了這些對飼料及營養負面的影響以外,也對豬健康及產能造成影響。
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種類約有300多種,其中對豬健康及產能危害較大的包括黃曲毒素、赭曲毒素、玉米赤霉酰酮及新月毒素群。毒素對豬健康產能的影響有以下幾方面。
霉菌毒素攻擊消化道
當霉菌毒素(新月毒素群T2,嘔吐毒素DON)進入豬腸道后會刺激腸道黏膜引起發炎,并發生類似緊迫反應的癥狀:食用嘔吐毒素后40分鐘就會產生下痢或嘔吐等現象,在仔豬時期對產能的影響很大,例如一些仔豬出生以后出現的早發型下痢問題;其誘發的緊迫反應后續導致的生理現象:肝功能下降、腎臟負擔大、表皮組織受損、對其他毒素耐抗性下降、胃酸分泌增加、表皮細胞受損、嘔吐、胃腸免疫保護下降、誘發消化道感染癥、霉菌毒素再次攻擊消化道(新月毒素群T2,嘔吐毒素DON),仔豬在初期需要營養及母豬初乳免疫的轉移,但在這時期的下痢、吸收不良及厭食對仔豬造成的傷害及后續產能的影響是很大的。
霉菌毒素攻擊肝臟
肝臟內有許多分解酶,能將匯集肝臟中的霉菌毒素破壞或分解成毒性小或較易排出體外的水溶性物質,達到解毒的目的。但高量的霉菌毒素對肝臟是一種負擔,且霉菌毒素(黃曲毒素AFL、嘔吐毒素DON)主要攻擊肝細胞的線粒體,導致肝細胞靜止死亡;脂肪堆積形成脂肪肝,肝硬化導致肝衰竭。當肝功能下降時則會引發全面的生理問題:消化酶合成減少、食欲減退、飼料效率差、產能低下、影響血液代謝活力下降、黃疸、內臟出血;血漿蛋白形成減少,導致藥效差、組織水腫、乳房水腫;當肝臟解毒功能差時合成分解毒素的酵素也減少,導致對藥物的毒性殘余物質不容易分解代謝掉,因此藥物對肝腎的傷害加劇,進而導致肝中毒、細胞的修補能力下降、疾病愈后差、疫病不斷、尿酸合成增加、環境氨氣濃度增加。
攻擊腎臟細胞及近曲小管
霉菌毒素(赭曲毒素OTA)會抑制尿酸排出,因此導致尿酸鹽沉濁、腎腫大、腎纖維化及其他毒物無法排出,使毒素毒性增加,藥物副作用又再次加大。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