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水皰性疹的病因及防制技術
來源: 發布日期:2012-01-30 發布者:曉天 共閱858次
豬水皰性疹是由豬水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并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傳染病。主要特征為豬的口、鼻、乳腺和蹄部形成水皰性病變。任何年齡和品種豬都易感發病,病的傳播十分迅速,常在2~3d內使整個豬群感染,病豬迅速掉膘。豬水皰疹病毒屬于RNA(核糖核酸)病毒科,嵌杯病毒屬,已發現有15個血清型,不能交叉免疫,常見的有A、B、C、D四型,病毒的反抗力與口蹄疫相類似,但對高溫反抗力弱,
1臨床癥狀
本病潛伏期為18~48h,病初體溫升高到40.6℃~41.8℃,持續高熱24~72h,數天后鼻盤、唇、口腔、蹄部出現水皰,哺乳母豬的乳頭、足部等處皮膚也出現水皰和損害,初發性水皰色灰白,直徑3~30mm,高10~20mm,布滿漿液性液體。含有大量病毒,稍壓水皰即破裂,露出創面,鼻鏡水皰常擴散波及到唇,有的蹄部腫脹,疼痛嚴重,行動困難,以膝著地,或臥地不起,嚴重的干痂脫落。成年豬病死率很低,哺乳仔豬病死率高。懷孕豬流產、哺乳母豬乳汁減少。
2病理變化
主要病變是水皰,開始是皮膚小面積變白,進而形成蒼白隆起,并隨著水皰形成而擴大。上皮與基地層分離,形成一個有破裂上皮碎片的紅色病灶。病變通常被糞便污染,從而導致條件菌繼發感染。蹄部病變常伴有蜂窩織炎,持續水腫,導致跛行。
3類癥鑒別
本病在癥狀上有明顯的水皰、高熱、僅有豬感染等特異性,較易診斷,但隱性傳染則幾乎不能從臨床癥狀來判定。而且,口蹄疫、豬水皰病、豬水皰性口炎三者的綜合癥狀極相似,很難區別,為了正確診斷只有通過實驗室補體結合試驗和血清中和試驗、間接免疫熒光試驗等來確診。
3.1豬口蹄疫本病多發生于秋、冬、春嚴寒季節,常呈大流行。剖檢心呈虎斑狀,接種2日齡、7~9日齡乳鼠及乳兔均發病。
3.2豬水皰病豬只密集、調動頻繁的豬場傳播快,接種2日齡、7~9日齡乳鼠及乳兔,7~9日齡鼠不發病,其余發病。
3.3豬水皰性口炎有時腕前、跗前皮膚也出現水皰,水皰較大。用病料接種2日齡和7~9日齡乳鼠及乳兔均不發病。
4防治
4.1預防本病目前尚無疫苗,對發病地區,可試用豬水皰病疫苗進行預防。主要預防方法是依靠封鎖、隔離、消毒來控制疫源擴散,病豬及其產品不得移動。凡與病豬接觸過的運輸工具和用具要徹底消毒,才能使用。泔水必須經過煮沸后才能喂豬。選擇高效消毒藥品,如10漂白粉,0.5的農福,3的熱燒堿水,0.5菌毒敵,5次氯酸鈉。做到嚴格徹底的消毒,達到清除疫源的作用。
4.2治療用中草藥治療,有一定作用,驗方如下:①藿香葉50g,石菖蒲葉25g,野菊花、板藍根(全草)各100g,水煎服。②馬蘭、金銀花、蒲公英各適量,煮潲喂豬,以預防本病。③貫眾散:貫眾25g,山豆根25g,甘草15g,桔梗20g,赤芍15g,生地15g,天花粉15g,大黃20g,荊芥15g,連翹20g,木通15g,共為細末,蜂蜜200mL。綠豆(研末)30g為引,同調灌服。④生地30g,玄參30g,桔梗35g,赤芍30g,金銀花30g,山豆根30g,黃岑30g,連翹20g,梔子30g,甘草15g,天花粉30g,黃連15g,大黃25g,共為細末,蜂蜜150mL為引,同調灌服。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