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所園“聯姻”推動畜牧業科學發展
來源:獸藥直銷網 發布日期:2012-01-13 發布者:曉天 共閱1062次
為實現“科技興牧、富民增收”的目標,即墨市委市政府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了青島畜牧科技示范園專家服務中心,提出了以園區為紐帶,整合各方生產要素,實現高校、科研院所和園區共同發展的合作發展模式,進一步提高了畜牧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了畜牧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和轉化,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一、“校所園合作”引進理論人才,送出全能人才。
近年來,園區本著“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加強與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青島畜牧獸醫研究所等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
一是高校、科研院所為園區在科技成果轉讓、技術開發、服務、培訓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先后在園區推廣生豬人工授精、奶牛性控凍精和性控胚胎移植等繁育技術,全混合日糧飼喂、中草藥養羊和發酵床生態養豬等高效生態飼養技術,配合飼料和秸稈青貯氨化等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疫病綜合防治和養殖場科學管理等生產實用先進技術,大大提高了園區畜禽養殖的科技含量。
二是園區為學校的師生創造實習實踐條件。園區管委會通過安排師生走進園區企業實踐、邀請師生在全市畜禽養殖技術培訓班上為養殖戶傳授理論知識等多種形式,充分給師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讓他們更好的成長為全面發展的社會需求型人才,努力把實習實踐基地打造成為企業人才選拔的后方基地和知識更新的重要源泉。校所園三方合作既實現了優勢互補,也對科研、教學、生產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校所園合作”搭建共享平臺,加速成果轉化。
高校有著豐富的高學歷人才資源,科研院所有著雄厚的研發資源,畜牧園區有著生產實踐的經驗資源,三者聯合會有什么樣的效應呢?近年來,園區管委會以青島畜牧科技示范園專家服務中心為載體,積極打造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平臺集聚高校、科研院所和園區企業各類科技資源,成為貫通高校、科研院所、畜牧園區之間的創新渠道,充當起“科技婚介所”的角色。
一是科研院所為高校和畜牧園區提供最新科研成果,用于理論教學和促進生產。發酵床生態養豬、TMR飼喂技術、奶牛胚胎移植和生豬人工授精等畜牧技術成果不僅已形成教學理論體系,也在園區及其周邊地區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DHA蛋雞飼料、VD蛋雞飼料、黃粉蟲養雞、中草藥養殖肉羊和奶牛性控凍精等新型養殖技術也已經在園區企業中得到成功應用。這些科學技術的應用大大促進了畜牧業的科學發展,增加了畜牧養殖的經濟效益。
二是高校為科研院所和畜牧園區提供專業理論人才,滿足科研和生產需要。多年來,青島農業大學、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與青島畜牧獸醫研究所、青島泰豐畜產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博隆比格犬養殖有限公司、青島信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青島藍天伊勢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青島永春食品有限公司等積極開展合作,依托產業鍛煉教師和培養學生,促進教師成長、學生成才。同時為科研院所和企業培養需要的專業型優秀人才,滿足畜牧科研、生產等領域對人才隊伍的需求。
三是畜牧園區從實踐需求出發為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提供參考,為高校提供實習實踐場所。目前,為滿足現代化高效畜牧業的發展需求,青島畜牧獸醫研究所已在園區建設了奶牛場和實驗豬場,分別從事奶牛數字化管理系統的應用研究和瘦肉型轉基因豬的研究工作;為滿足山東省醫藥實驗用犬的需要,省農科院和青島農業大學聯合建立了博隆比格犬養殖有限公司,從事試驗用博隆比格犬的繁育、飼養、實驗和研究工作。
園區管委會通過發展“校所園”聯姻這種模式,逐步把園區建設成為高校學生實習實踐基地,教師掛職鍛煉基地,科研院所項目試驗基地,科學研究及科技成果推廣示范基地。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