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B豬場豬增生性腸炎的防控
來源: 發布日期:2012-01-09 發布者:曉天 共閱875次
豬增生性腸病(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 PPE) 又稱豬回腸炎或壞死性腸炎,它是由一種生存于細胞內的革蘭氏陰性桿菌,稱為細胞內勞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所引起的一種腸道疾病,應激因素是本病的誘因。主要發生在6-20周齡斷奶后的豬只,成年豬較易感,一般6周以內及1年以上的豬不易發病。規?;i場以生長育成豬和后備種豬發病為主,本病臨床上容易被誤診為密螺旋體?。ㄘi痢疾)。該病造成患豬飼料轉化率下降,生長速度降低,死殘率升高。
1、癥狀和病變:
臨床上本病一般分急性型與慢性型兩種。急性型通常發生于后備種豬及育成豬,以及部分經產母豬,呈暴發性、散發性發病,病豬拉黑色(隱血)或暗紅色粥樣糞信,糞便通常松散不成形,并常粘污臀部和后背部,病程一般很短,病死豬和同群中病豬皮膚蒼白,可引起母豬和后備豬猝死。慢性型回腸炎一般發生於20至50千克體重的生長豬,病豬臨床表現輕微,豬只食欲減退,精神沉郁,皮膚蒼白,多數表現為糞便變軟不成形、變稀或里糊狀成水樣,有時混有血液或壞死組織碎片,個別豬輕微或間歇性下痢,感染豬生長發育受阻并形成僵豬。豬場患病嚴重時,生長育成豬發病率可高達30%,死亡率可達到5%-6%。
急性型及慢性型增生性腸炎兩者病變均出現在回腸、盲腸及結腸前部,肉眼可見小腸末端和結腸螺旋前約1/3處腸壁增厚呈深摺狀,切開病變組織呈外翻,腸管直徑增粗,腸粘膜變厚壞死內容物黃灰糊狀,偶有線狀潰瘍、充血、出血,含凝血塊,即增生性出血性腸病。部分患豬漿膜下和腸系膜常見水腫,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急性型增生性腸炎在回腸和結腸腔內有一個或多個血凝塊,且混有血液、纖維蛋白等,大腸的回旋位充滿血液。慢性病例由于繼發細菌感染,可發展為壞死性腸炎。
2、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可對該病進行初步診斷;確診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取腸粘膜涂片,用革蘭氏染色,顯微鏡檢查,觀察細胞內勞森氏菌可確診??捎妹庖呋瘜W檢測和特異的DNA探針法以及PCR法等。國內,機械化養豬協會的黃毓茂博士等用一對引物也成功地擴增出勞森菌319bp的特異性DNA片段序列。這對我國增生性腸病的診斷和研究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診斷時應注意與豬痢疾(密螺旋體?。﹨^別,豬痢疾剖檢病變主要限于大腸(結腸、盲腸),腸壁充血、出血及水腫,病豬排出的糞便附有大量的粘液和壞死物。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