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脂肪肝的防止
來源:中國獸藥114網 發布日期:2012-01-05 發布者:曉天 共閱772次
禽脂肪肝綜合征常發于產蛋母雞,尤其是籠養蛋雞群,多數情況是雞體況良好,突然死亡。死亡雞以腹腔及皮下大量脂肪蓄積,肝被膜下有血凝塊為特征。公雞極少發生。
一、脂肪肝綜合征的病因
雞飼猜中膽堿、肌醇、維生素E和維生素B12不足,使肝臟內的脂肪積存量太高。
雞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偏低或必須氨基酸不足,相對能量太高,母雞為了獲得足夠蛋白質或必須氨基酸,大量采食,攝入過量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沉積于肝臟和體腔。
雞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太高,與能量值不相適應,造成代謝紊亂,使脂肪過量沉積。
雞飼料中主要使用粉末狀鈣質添加劑,而鈣含量過低,母雞需要大量的鈣來制造蛋殼而攝入過量的飼料,于是過量的飼料被吸收后轉化成脂肪沉積于肝臟和體腔。
飲用硬水和雞體缺硒。雞群缺乏運動也是一個誘發因素。
天氣炎熱和喂菜籽餅容易誘發本病。
二、脂肪肝綜合征的機理
雞肝臟是合成體內脂肪的最主要場所,合成后的脂肪以極低密度脂蛋白形式被輸送到血液。其中載脂蛋白的合成需蛋氨酸、絲氨酸、VE、B族維生素等的參與。
在脂肪轉運過程中,膽堿起重要作用。母禽在產蛋期為了維持生產力(1個雞蛋大約含6克脂肪,其中的大部分是由飼猜中的碳水化合物轉化而來),肝臟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肝脂也相應進步。若合成蛋脂的原料不足,或肝臟合成的脂肪太多,超越了脂蛋白的運輸能力,可產生肝內脂肪蓄積,使肝臟呈淡黃色或淡粉紅色,質地變脆。在受到應激時,若雞突然劇烈運動,肝臟小血管碎裂,血液流入肝被膜下,形成血凝塊,終極病雞死于肝碎裂。
三、脂肪肝蹤合征的癥狀
本病主要發生于重型雞及肥胖雞。病雞生前肥胖,超過正常體重的25%,產蛋率波動較大,可從75%~85%突然下降到35%~55%,在下腹部可以摸到厚實的脂肪組織。往往突然暴發,病雞喜臥,雞冠肉髯退色乃至蒼白。嚴重的嗜眠、癱瘓,體溫41.5℃~42.8℃,但雞冠、肉髯及腳變冷,可在數小時內死亡。一般從發病到死亡約1天~24天,當擁擠、驅逐、捕獲或抓提方法錯誤,引起強烈掙扎時可突然死亡。病雞血液化驗,血清膽固醇明顯增高,到達每100毫升或以上605毫克~1148毫克(正常為每100毫升112毫克~316毫克);血鈣增高可到達每100毫升28毫克~74毫克(正常為每100毫升15毫克~26毫克);血漿雌激素增高,均勻含量為每毫升1019微克(正常為每毫升305微克);450日齡病雞血液中腎上腺皮質固醇含量均比正常雞高(每100毫升5.71毫克~7.05毫克)。
病死雞的皮下、腹腔及腸系膜均有多量的脂肪沉積。肝腫大,邊沿鈍圓,呈油灰色,質脆易碎,用力切時,在刀表面有脂肪滴附著。肝表面有出血點,在肝被膜下或腹腔內往往有大的血凝塊。組織學檢查為重度脂肪變性。有的雞心肌變性呈黃白色,有時腎略變黃,睥、心、腸道有程度不同的小出血點,根據病因、發病特點、臨床癥狀和血液化驗指標,以及病理變化特征便可確診,其特征性病變為肥胖母雞腹腔內或肝被膜下有凝血塊。本病應留意與雞脂肪肝和腎綜合征的辨別診斷。
四、脂肪肝綜合征的防治
目前對這種病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采取以預防為主的方法。
防止產前母雞積蓄過量的體脂,日糧中應保持能量與蛋白質的平衡,盡量不用碎粒料或顆粒料喂蛋雞。
保證日糧中有足夠水平的蛋氨酸和膽堿等嗜脂因子的營養素。
禁止飼喂霉敗飼料。
對易發生脂肝病的雞群,可在日糧中加入一定量的小麥麩和酒糟,由于小麥麩與和酒糟中含有可以避免籠養蛋雞脂肪代謝障礙的必須因子。
配合飼猜中添加多種維生素,每20公斤飼猜中加入5克拌勻飼喂(種雞用量要加倍)。
天天下午4點~5點給產蛋雞投入顆粒狀鈣質添加劑,如粗貝殼片、顆粒碳酸鈣、蛋殼碎片等。每100只雞加1公斤,直接放在飼料槽內,因粗顆粒鈣質可在雞的肌胃中停留較長時間,在夜間能源源不斷提供鈣質,并能解決產薄殼蛋、破殼蛋多的問題。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