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發病新特點及綜合防控技術
來源:華夏養豬網 發布日期:2011-11-18 發布者:曉天 共閱943次
豬瘟是養豬人的常談老病,隨著養殖環境變化豬瘟發病也有新的發生形式,表現為:新生仔豬多發,非典型和繁殖障礙型豬瘟增多,混合感染嚴重,免疫失敗現象嚴重。豬瘟控制的好壞是一個豬場生產是否穩定的重要衡量指標,做好豬瘟綜合防控至關重要。
豬瘟的臨床癥狀
豬瘟是一種高度接觸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典型急性型豬瘟以高熱、沉郁、出血、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為主要特點。豬瘟病毒可以感染所有日齡所有品種豬。早期癥狀為體溫升高,毛無光澤,喜臥,食欲不振,體溫可高達41-42℃,結膜炎、畏寒扎堆,先便秘后腹瀉,腹部皮下、鼻鏡、耳尖、四肢內側均可出現紫色出血斑點,指壓不褪色。
豬瘟發病新特點
1、新生仔豬多發
目前豬瘟多發生于新生仔豬,發病日齡偏小。成年豬很少出現發病癥狀,存在嚴重帶毒現象,持續帶毒最長可達750天,還能引起水平傳播、垂直傳播,并造成惡性循環。
2、非典型和繁殖障礙型豬瘟增多
臨床上豬瘟病毒持續性感染(亞臨床感染)和隱性感染增多,妊娠母豬帶毒綜合征(繁殖障礙型豬瘟)病例突出,種豬往往外表健康,是引起豬瘟流行最危險的傳染源,應及時進行淘汰。
3、 混合感染嚴重
與藍耳、豬偽狂犬、細小、圓環病毒病等的混合感染十分嚴重和普遍。
4、 免疫失敗現象嚴重
雖然豬場十分重視豬瘟免疫注射,歡迎訪問豬場動力網。80%以上豬群均注射過兔化弱毒疫苗,但豬群免疫力低下卻普遍存在。母豬持續感染和仔豬胎盤感染是引起免疫失敗的重要原因,這種母豬產下的仔豬多為先天免疫耐受豬,導致豬場形成豬瘟惡性循環。
豬瘟亞臨床感染——胎盤感染——母豬繁殖障礙——仔豬帶毒——后備母豬——亞臨床感染,使帶毒率為3%-33%。
豬瘟綜合防控措施
1、防控措施:
疫苗免疫。建議豬瘟高感染場進行超前免疫,超免后1h后吃初乳。選擇質量可靠的疫苗確保免疫操作到位。制定采血計劃進行免疫監控,不斷優化免疫程序。
2、發病處理措施:
我們知道對于病毒性傳染病并沒有立竿見影的治療方法,中國最專業的養豬技術網站。只能采用支持療法。更重要的是防止繼發感染,降低損失,并且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保證不發病。對于細菌性傳染病,及時使用抗生素可以殺滅致病菌,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及時調整豬瘟免疫程序:使用市售評價好的豬瘟疫苗,做好初生仔豬的超免。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