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海水養殖轉型需要突破的兩個方向
來源:中國獸藥114網 發布日期:2011-09-05 發布者:曉天 共閱910次
如何解決易帶來污染的冰鮮飼料和分散經營的魚排,是未來海水養殖轉型需突破的兩個重要方向。
把海水魚類的仔、幼魚圈圍在網箱或池塘水體中,養殖至商品規格出售的全過程,所形成的產業稱為海水養魚業。這個過程融合著親魚、催產、授精、孵化、仔、幼魚培育、養成的全套科學知識和養殖技術。我國的海水魚養殖業蓬勃發展,方興未艾。但是,海水魚養殖經營需要轉型升級,其目標是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源源不斷地供應人類需要的安全海魚食品。
海水養殖是世界性產業
海水魚養殖業遍布世界面海國家。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09年提供的《漁業和水產養殖業資料和信息服務》網絡資料揭示:
在歐洲,養殖大西洋鮭(Salmo salar)的國家和地區有:挪威、法羅群島、冰島、芬蘭、愛爾蘭、蘇格蘭、法國、丹麥、西班牙、希臘、土耳其、俄羅斯;養殖大菱鲆(Psetta maxima)的有: 丹麥、德國、冰島、愛爾蘭、意大利、挪威、威爾士、葡萄牙、荷蘭;養殖金頭鯛(Sparus aurata)的有:法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阿爾及尼亞、希臘、土耳其、塞浦路斯、馬耳他。
在美洲,養殖大菱鲆(Psetta maxima)的有:智利;養殖大西洋鮭(Salmo salar)的有:加拿大、美國、智利;養殖美國紅魚(Sciaenops ocellatus)的有:美國、厄瓜多爾;養殖軍曹魚(Rachycentron canadum)的有:美國、巴哈馬、伯利茲、多米尼加、墨西哥、波多黎各。
在亞洲,養殖鰤魚(Seriola quinqueradiata)的有:日本、韓國;養殖虱目魚(Chanos chanos)的有:菲律賓、中國臺灣、新加坡、印尼;養殖金頭鯛(Sparus aurata)的有:科威特、阿曼;養殖美國紅魚(Sciaenops ocellatus)的有:以色列;養殖軍曹魚(Rachycentron canadum)的有:臺灣地區、菲律賓、越南。在非洲,養殖金頭鯛(Sparus aurata)的有:摩洛哥、阿爾及尼亞、埃及。在大洋洲,養殖大西洋鮭(Salmo salar)的有:澳大利亞。
不難看出,海水魚養殖業分布于世界五大洲,無論是發達國家 、或發展中國家、或欠發達國家都有海水魚養殖業,說明海水魚養殖業猶如農業的種植業一樣,是世界性的。當然,非臨海國家沒有發展這個產業的自然條件。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09)的同上資料顯示,2006年世界水產養殖產量為6670萬噸,產值859億美元,中國占世界水產養殖總產量的 67%和總產值的49%。養殖種類中,海水魚(含海淡水洄游種類,如大西洋鮭、金頭鯛)占水產養殖產量的9%,產值占23%。
依此計算,2006年中國海水魚養殖產量是:6670萬噸×67%×9%=402.2萬噸,產值是:859億美元×49%×23%=96.8億美元。產值是不菲的財富,產量是提供人類的海魚食品,是世界糧食安全保障和食物多樣性構成不可或缺的部分。事實上,養殖種類的海水魚產量遠高于捕撈漁業過去記錄的最高產量,養殖品種往往支配著市場(表1)。
值得提出的是,歐洲和美洲盛養的大西洋鮭年產量超過百萬噸,產值70多億美元(FAO,2009)。這種冷水性魚類,養殖區域限于北半球緯度40°-70°和南半球緯度40°-50°之間。養殖產品由養殖者在飼料添加類胡羅卜素,使得肌肉有鮮艷的桔紅斑紋受到青睞。養殖的大西洋鮭產品供應全世界,在我國冰凍的大西洋鮭生魚片是馳名遐邇的'三文魚',伴著辛辣佐料生吃成為名貴的菜肴;在美國除生吃外,粉色的鮭魚肉塊蔥燒,迎合吃肉塊人群的口感。
FAO(2009)把漁業從業人口分為漁民和養殖漁民,前者指的是從事捕撈的從業人員,并認為2006年全世界有4350萬人直接從事兼職或全職漁業和水產養殖初級生產的,其中86%的漁民與養殖漁民在亞洲,同時揭示中國有810萬漁民和450萬養殖漁民。
水產養殖的漁民有從事淡水、海水養殖之分,海水養殖又分為魚、蝦、貝、藻的養殖。從事海水魚養殖的從業人數得不到提供的數字,當用上述的海水魚產量占水產養殖總產量的9%估算:450萬人×9%=40.5萬人。
FAO(2009)指出,最近幾十年從事漁業和水產養殖人數的增加主要來自水產養殖活動的開展。水產養殖可以為農村人口創造重要生計,通過直接營銷水產品、加工和提供輔助服務來創造財富。婦女在海水魚養殖業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如參與制造、修理網具,池塘管理、投飼與捕撈,收集苗種和后勤服務工作,為家庭創收和糧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當用每個海水魚養殖從業人員要養活三個人或家庭成員計,此產業在我國使一百多萬人受益,應該保護倡導。
總之,從世界上海水魚養殖的產業分布,養殖規模、產量產值和保障糧食安全、從業人口數量的產業價值而論,海水魚養殖業是一種世界性產業。
海水養殖的負面影響
海水魚類養殖的投飼會有殘余飼料的,連同魚類糞便都是有機物,有機物經分解為無機鹽,氮、磷是其主要元素。有機物、氮、磷從圈圍養殖水體泄出外界,沖擊著養殖場所的環境,產生污染,而且隨著養殖規模的加大,污染水質的面積和深度也加大。
海水養殖引進的外來物種,包括從國外引進和異地引進的物種,從圈圍養殖環境外逃(免不了),就會改變養殖地區生物種類組成,有的甚至成為害魚,改變了當地水域的食物鏈;病魚外逃還會傳染疾病給野生魚,這在以色列灣已得到野生魚感染養殖魚病的例證。引種和養殖外逃魚類如此影響著當地的生物群落,即是影響生態。
養殖所用飼料需要數量很大的魚粉和魚油,勢必濫捕大量的魚類制備原料,這就造成耗費水產資源。海上網箱養殖還可能阻礙航道和影響旅游景觀。由于海水魚類養殖業所帶來的污染環境、影響生態、耗費資源、阻礙航道和不利于景觀都是負面影響,其中以污染環境和耗費資源的負面效應最為嚴重。因為環境污染會誘發疾病,染病需要用藥,藥殘危害人類健康的因果關系。至于耗費水產資源,是直接爭奪人類食品,不能等閑視之。
克服和矯正海水魚類養殖業的負面影響,要從多方面努力糾偏。首先是主導干預,不讓海水魚養殖業放任自流,所謂的讓群眾自我調節是無限制的發展。要在管轄的海區規劃出養殖區,而且規劃要有前瞻性,不能朝令夕改。同時根據規劃養殖區海洋水文條件確定養殖容納量,控制性地發放養殖許可證。日后,還要加強對規劃和許可證的管理,對違規者作必要的處罰。
目前,對現有污染嚴重的養殖區要給予治理,對底質用動力翻耕、泥泵抽棄、覆蓋海沙或石灰處理,甚至實行休魚輪養制,騰出海洋空間讓其自凈,作搶救性的修復治理。其次是養殖者的自律,對放養種類、放養密度、經營規模、用藥規范、病魚處理、垃圾外運、鄰里關系、治安協防等事項制訂出規則或公約。養殖區治理終極目標是讓產業可持續發展。
海水魚養殖業的產品是提供人類的海產食品,食品安全是頭等大事。確保海養魚類食品的安全,既要防止農藥、禁止化學品的危害,又要防止病原菌和寄生蟲的侵襲,還要防止某些有害重金屬的超出允許標準。
海水魚類養殖接觸的空間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生物空間包括飼料原料是生物制品,養殖種群間和非養殖種群間的關系,還有和病毒、細菌、寄生蟲之間的生物間關系。非生物空間指的是養殖用水和土地。養殖魚類的不安全因素是來自所接觸的空間,要切斷不安全因素的來源是件不容易的事,只有用防止的措施和負責任的養殖操作加以防范,這就需要科學地制定養殖方法操作規范和強制性的執行產品標準。
目前普遍采用HACCP 標準,在產品出口也需要該標準的認證。HACCP標準不是產品檢驗淘汰制度,而是產品來源全過程的登記制度,用于追溯不安全產品的源頭和環節,作索賠的根據,讓不負責任的供貨商受到懲罰。
除此之外,各國和國際間區還有其他標準認證計劃,如FAO的《負責任漁業行為守則》(CCRF),我國的《中國有機食品》、《中國綠色食品》、《中國安全農產品》的標準,和其他安全食品標簽。食品貿易中執行何種標準、守則、準則、標簽,是由供需雙方協議確定的,根據需要涵蓋著食品安全、動物衛生、環境保護、社會倫理、食品質量。食品安全的最高標準是有機食品。
飼料轉型:從冰鮮到配合
時至今日,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的飼料還停留在傳統飼料階段,使用生鮮小雜魚當飼料。據說,配合飼料在海水魚類養殖中的使用率只有20%,樂觀的估計是40%。
水產配合飼料(formula feed)的理論基礎和應用技術起源于美國,實驗于鮭鱒魚類,距離現在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而且在水生動物的養殖中普遍被接受。在我國鰻鱺、蛙類、甲魚、對蝦養殖的全過程都用配合飼料。有資料表明,國外海水魚養殖中多數從仔魚卵黃囊消失后就開始用配合飼料與生物餌料(organism food)混合飼養,到了幼魚期以后則全部投喂配合飼料。我國生產實踐中也認識到卵形鯧鲹、籃子魚投喂配合飼料的養殖效果最佳。以上事例說明了配合飼料在海水魚類養殖中是可行的。
配合飼料是根據養殖動物的營養需求,用多種原料合理配比經機械加工的干性混合物,有粉末型、顆粒型兩大類。顆粒型又分為沉性顆粒、浮性顆粒與慢沉顆粒。浮性顆粒即是膨化顆粒,慢沉顆粒即是半膨化或高油脂的沉性顆粒。配合飼料與傳統生鮮雜魚飼料有如下表2的區別。
從表2的比較中看出,同是可行性的飼料,配合飼料的營養性能、方便性能、環保性能和節約資源占有顯著優勢。因此,要把推行配合飼料作為企業(漁排)經營轉變的一種措施。
傳統的生鮮雜魚飼料耗費水產資源,長期的濫捕將加劇水產資源的衰竭。這不是危言聳聽,日本養殖鰤魚用沙丁魚當飼料,導致日本海周邊沙丁魚種群資源的衰竭,不得不采用配合飼料,算是前車之鑒。
推行配合飼料可分為二步實施,先是養殖小魚階段、低溫季節用傳統生鮮雜魚當飼料,養殖大魚階段、高溫季節用配合飼料。小魚階段投飼量少、殘餌也少,對環境污染相對較輕。大魚階段投飼量大、殘餌多,對環境污染重,不宜用生鮮雜魚當飼料。低溫季節生鮮雜魚相對較不易發酵發臭,高溫季節下沉至底部的生鮮雜魚容易發酵分解,逸出硫化氫發臭。按表2的比較,權其輕重,最終目標要全面推行配合飼料,這是魚排企業由傳統經營方式向現代化經營方式的轉變,在投喂飼料方面升級換代。
魚排轉型:從分散到聯合
我國的海水網箱(或池塘)養魚,絕大多數是私營經濟,而且是家庭經營。魚排主人既是投資者,又是經營者,還是勞動者,日夜廝守在魚排。因此資金有限,勞力有限,時間有限,產業延展有限。魚排生產產品的利潤是來源于終極產品的終極市場,從產品到市場,魚排主人無能為力,只好靠魚販的收魚販運,再放入終極市場。
有句話說的是,養魚的不賺錢賣魚的賺錢。魚排的利潤(收益)部分被中間環節兌走。
當魚排大舉聯合,經濟實力將大加提升,人力資源將更加充盛,經營規模將空前擴大,甚至會投資興建冷庫和運輸工具,再向工商部門申請漁行市場,搞成從養魚生產到市場營銷的一條龍企業,產業鏈的上游是苗種場,下游是魚產品加工場,都匯入大企業經營,將是魚排的轉型升級。
轉型后的魚排企業經營,魚產品到市場的中間環節被取消,收益將會提高,經濟實力壯大后,經營的延展性將會擴大,何樂而不為!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