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化豬場豬腸道傳染病
來源:中國畜牧業論文網 發布日期:2011-08-26 發布者:曉天 共閱1073次
核心提示:豬腸道傳染病有多種,從剛出生1天的乳豬到20多周齡的豬均有發生,表現以腹瀉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癥狀。病豬臨床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減少甚至廢絕,而飲欲增加。后期病豬消瘦、衰竭而死亡。
豬腸道傳染病有多種,從剛出生1天的乳豬到20多周齡的豬均有發生,其種類和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類:
1、細菌性疾病。常見的有仔豬紅痢、仔豬黃痢、仔豬白痢、仔豬副傷寒以及由細胞內生性羅森菌引起的豬增生性腸炎等。
2、病毒性疾病。目前我省病毒性腸道傳染病主要有三種,即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和輪狀病毒感染。
3、豬痢疾。是由豬痢疾密螺旋體引起的一種豬粘膜性、出血性腹瀉的腸道傳染病。
以上幾類疾病均表現以腹瀉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癥狀。病豬臨床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減少甚至廢絕,而飲欲增加。后期病豬消瘦、衰竭而死亡。
各病主要特點
1、仔豬紅?。菏怯蒀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豬的一種高度致死性腸毒血癥,又稱豬梭菌性腸炎或仔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主要發生于3日齡以內的新生仔豬,7天齡以上很少發病,常呈地方性流行,發病率不定,病程短,死亡率高。其特征是排紅色粘糞,偶有嘔吐。小腸出血、壞死,腸內容物呈紅色。
2、仔豬黃?。菏怯芍虏⌒源竽c桿菌感染引起的初生乳豬的一種急性腸炎。7日齡以內的仔豬最容易感染本病,特別是1—3日齡的仔豬,一窩仔豬中,只要有一頭發病,一、二天內幾乎全窩仔豬均發病。產仔季節多發,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發病仔豬很少發生嘔吐,以排黃色水樣糞便為特征,病程為急性或最急性。剖檢常見小腸呈急性卡他性炎癥,十二指腸最為嚴重。個別有敗血癥病變。
3、仔豬白?。河址Q遲發性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主要發生于10—30日齡的仔豬,以10—20日齡仔豬多見,一月齡以上的仔豬很少發生。發病率的高低與各種應激因素密切相關,一般在50%左右,病死率不高,主要是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病豬主要癥狀是腹瀉,排出白色、灰白色的糊狀有特殊腥臭的糞便。體溫和食欲無明顯的變化。病豬畏寒,拱背,皮毛粗糙,發育遲緩,逐漸消瘦。病程長短不一,一般為3—7天左右,大部分病豬可自行康復,但容易復發。剖檢時僅見胃腸卡他性炎癥等特點。
4、仔豬副傷寒:是由沙門氏桿菌引起的,故又稱豬沙門氏桿菌病,1—4月齡的仔豬多發,無明顯季節性,呈地方性流行或散發性。不良因素可誘發本病的發生。病豬呈敗血癥癥狀,精神不振,厭食,呼吸困難,后期下痢,耳根、胸前及腹下皮膚有紫斑。病程多數為1—4天,發病率低,但病死率很高。病豬體溫升高,有時嘔吐,排灰白或黃綠色稀糞,帶有血液或粘液,呈腥臭味。剖檢病變方面,急性病例,主要呈敗血癥變化,耳、后軀及腹下皮膚有紫斑,脾腫大呈暗紫色。漿膜和粘膜有小點出血。肝、淋巴結、肺中有壞死灶。慢性病型的主要特征性病變為盲腸、結腸和回腸的壞死性腸炎。
5、豬痢疾:是由豬痢疾密螺旋體引起的傳染病,本病只發生于豬,最常見于2—4月齡的豬。流行季節性不明顯,傳播比較緩慢,但流行期較長,且易復發。發病率高,病死率較低。主要癥狀為病豬在發病初期體溫稍高,其后正常,排出混有粘液和血液的糞便,呈油脂樣或凍膠狀。病變特征為大腸粘膜發生卡他性出血性腸炎,纖維素性滲出及粘膜表層壞死。
6、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而引起豬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傳染性腸道疾病。本病多發于冬春寒冷季節,傳播迅速,發病率高。各種年齡的豬均可發病,10日齡以內的仔豬最易感染,7日齡以內的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隨著日齡的增長,死亡率逐漸降低。病豬臨床特征以嘔吐,水樣腹瀉、迅速消瘦和嚴重脫水為特征,而成年豬則在幾天內恢復。病變則以胃腸粘卡他性炎癥,小腸粘膜絨毛萎縮為特點。
7、豬流行性腹瀉:是由流行性腹瀉病毒而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其流行和病狀與豬傳染性胃腸炎十分相似,只是在豬群中的流行速度較慢,仔豬死亡率較低。
8、豬輪狀病毒?。菏且环N病毒性急性傳染病,多發生于8周齡以下的仔豬,多見于寒冷季節,病豬排黃白色或灰暗色的水樣稀糞。發病率較高而死亡率低。解剖病變與豬傳染性胃腸炎相似,但較輕。如果與其他細菌或病毒性混合感染,則病情嚴重,死亡率高。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