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請登錄] [免費注冊 首頁-招商-代理-品牌-企業-展會-資訊-專題-招聘
微畜牧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會
  • 專題
  • 招聘
  • 報價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內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寧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頁
  • 資訊
  • 疾病防控
  • 豬病診治
  •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綜合防控
    來源:  發布日期:2011-08-25  發布者:曉天  共閱1253次
    豬藍耳病又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種免疫抑制性病,以成年豬生殖障礙、早產、流產和死胎,以及仔豬呼吸異常為特征的傳染病。高致病性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變異株引起的一種急性高致病性傳染病。仔豬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可達50%,母豬流產率可達30%,育肥豬也可發病死亡。

    一、流行特點及癥狀

    (一)病毒感染的引起疫病的發生及特點

    1.病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病毒是我國目前流行的主要毒株。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病毒屬于動脈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動脈炎病毒屬(Arterivirus)病毒屬,為單股RNA病毒。

    2.流行特點。

    易感動物:豬是家畜中唯一易感的動物,不同年齡的各品種豬均可感染,本病主要侵害繁殖母豬、仔豬和公豬,育肥豬發病相對較溫和。

    傳染源: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主要傳染源,病毒在耐過的豬體內可持續存在2~3個月,在康復豬體內可持續存在6個月之久,并向體外排毒。成年豬排泄病毒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4d。感染豬的口鼻分泌物、糞便、尿均含有病毒。

    傳播途徑:不同日齡、不同品種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發病規律為:多數豬場首先從母豬或生長育肥豬爆發,然后再傳到保育豬、哺乳仔豬。本病傳播迅速,且無明顯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主要傳播途徑是接觸感染、空氣傳播和精液傳播,也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易感豬可經口、鼻腔、肌肉、腹腔、靜脈及子宮內接種等多種途徑而感染病毒,豬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過接觸將病毒傳播給其他易感豬。通過感染豬的運輸、糞便、灰塵及污染器具等途徑運輸也可導致本病傳播。而空氣傳播范圍可達到3km。

    3.臨床癥狀。本病的潛伏期差異較大,最短為3d,最長為37d,自然感染一般為4天。本病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等。

    急性型:發病母豬主要表現為精神倦怠、食欲減少或廢絕、發熱,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妊娠后期,母豬發生流產、早產、死胎、木乃伊胎、弱仔。1月齡仔豬表現出典型的呼吸道癥狀,呼吸困難,有時呈腹式呼吸;食欲減退或廢絕;體溫升高到40℃以上;腹瀉;被毛粗亂;共濟失調;漸進性消瘦;眼瞼水腫;少部分仔豬可見耳部、體表皮膚發紫,軀體末端皮膚發紺。斷奶前仔豬死亡率可達80%~100%,斷奶后仔豬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過豬生長緩慢,易繼發其他疾病。

    慢性型:這是目前在規?;i場PRRS表現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現為豬群的生產性能下降,生長緩慢,母豬群繁殖性能下降,豬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繼發感染其他細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4.剖檢變化。病畜剖檢時可見心臟、心冠脂肪、心內膜均有出血點,肝臟腫脹,有壞死灶。出血性肺炎和彌漫性間質性肺炎,個別右肺有瘀血。脾臟腫大,有出血點。腎臟腫大出血,腸系膜淋巴結腫。喉頭充血,充滿填充物,頜下淋巴結腫大出血,切面腫大,胃出血潰瘍,回盲口、膀胱出血潰瘍。氣管黏膜炎癥,充滿填充物。

    5.診斷。根據臨床資料進行診斷比較困難,因為本病易繼發其他疫病,給診斷帶來很大的困難。在生產的任何階段,豬群中出現呼吸道癥狀,發現有繁殖障礙,豬群整體情況不理想,就要考慮PRRS。即使臨床癥狀不明顯,或缺少臨床癥狀也不表明豬群中無PRRS病毒,因此還應結合實驗室的檢查。

    (二)繼發感染或混合感染等綜合因素的發病 一般豬場發病主要是由藍耳病病毒感染發病,從而引起動物機體免疫缺失。環境衛生及飼養管理上沒能及時跟上,或疫苗使用不當,疫苗的質量不達標等因素造成免疫失敗,也可降低機體的抗病力,同已存在飼養環境中的豬瘟病毒、偽狂犬、圓環病毒Ⅱ型、傳染性胸膜肺炎及氣喘病等以呼吸癥狀為主傳染疫病源的感染而發病。

    (三)飼養管理不嚴造成疫病流行 管理不當,如外購豬、引種前未嚴格檢疫,人員對制度執行不力,進出未嚴格消毒,在飼養區內飼養小動物未加管理,外來人員的流動及疫苗失效等。環境因素造成的影響,如有的豬場豬的規模飼養擴大了,但豬的相應設施卻沒有跟上,如豬舍擁擠、潮濕、悶熱、蚊蠅成群和衛生狀況差以及夏季強對流天氣等現象比較普遍,使豬應激增加,抗病力下降。特別是豬受夏季高溫的應激,加之夏天有的豬場的養豬不飼喂青綠飼料,又不重視多維素的添加,故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失衡使豬的抵抗力普遍降低。稍有弱毒進入很容易引起發病。

    二、防制措施

    (一)加強免疫預防

    1.疫苗注射。為確保免疫實施有效,必須建立一個長期監測豬疫病抗體的管理機制,制定嚴格的免疫程序,在具體實施中免疫程序可參照農業部發布的《豬病免疫推薦方案》。免疫接種時應嚴格按照《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免疫技術規范》操作,并嚴格對動物廢棄物進行無害化控制處理。

    2.種源控制。堅持自繁自養原則,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嚴禁到豬藍耳病疫區購買種豬或商品豬,規模飼養場應慎重引種。因飼養需要從外面引進種源的,應做好種豬檢疫工作,禁止引進病源豬,從根本上減少傳染源。

    (二)建立健全藍耳病監測預防體系 在藍耳病的防控中,應進一步健全疫情監測體系,完善防疫員和疫情報告觀察員制度,堅持疫情舉報核查制度。繼續開展定時定點流行病學調查和監測。要切實做到對監測陽性畜禽及時處置,對監測抗體水平低的及時補免,對監測發現的疫情隱患及時消除。加強生豬疫情高發地區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監測。發現不明原因死亡的要及時報告,及時處置。同時,密切關注境外疫情動向,評估風險,發布預警信息,提高疫情分析報告的準確性、時效性,對防控疫情的發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三)加強飼養管理 針對仔豬發病率極高的現狀,首先應加強懷孕期的管理,在母豬懷孕后期,加強營養,提高仔豬初生重,同時做好以下措施:

    1.嚴把“斷奶關”。仔豬斷奶過程中,要盡量避免造成仔豬斷奶性應激。如仔豬斷奶后1~2 d應飼喂乳豬料,然后在飼喂的乳豬料中逐漸增加干飼料,直至全部飼喂干飼料。

    2.過好“保育關”和解決保育仔豬疾病綜合癥。保育仔豬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仔豬的營養應激;保育舍中的氨氣等有害氣體的濃度過高,造成氨的慢性中毒以及呼吸道疾病綜合癥;免疫力下降和圓環病毒感染。所以,針對保育舍仔豬和斷奶仔豬藍耳病的防控,應采取綜合性的措施:在飼養制度上,要采取“全進全出制制度”;仔豬23~25 d要接種藍耳病滅活疫苗,還應及時清除氨氣和減少應激。

    3.做好豬舍內溫度控制和通風換氣工作。降低飼養密度,避免豬舍過度擁擠,減少熱應激,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提高飼料營養濃度,滿足豬各階段的營養需要,避免營養問題造成的豬群免疫力低下而引發疾病的機會。

    (四)規范消毒程序 建立和完善以衛生消毒工作為核心的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及時清除并無害化處理豬的糞、尿,嚴格消毒,每2周全場大消毒一次,每周一至二次帶豬消毒。豬場要做到全進全出,嚴格控制與生產無關人員進入生產區,生產人員進出要嚴格消毒。嚴格執行消毒制度,定期更換豬場內消毒藥品,以保持良好的消毒效果。同時做好環境殺蟲滅鼠工作,防止昆蟲等媒介帶入疫病。養殖場戶要及時通過深埋、焚燒等無害化方法處理病死豬尸體,不私屠濫宰,不出售轉運病死豬,嚴格控制病豬的流動,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三、小結

    本文通過對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病因及該病發病特點的分析,提出了綜合防控高致病性藍耳病的思路,在飼養實踐中遵循“養重于防、防重于治、養防共舉”的綜合防制措施,實現有效預防和控制本病的發生、傳播和流行是完全可行的。
    打印本文   返回頂部   關閉該頁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答案
    公司簡介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友情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 在線客服QQ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_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_67149中文无码久久_18HDXXXX国产在线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