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母雞周期產蛋量
來源:中國禽病網 發布日期:2011-08-05 發布者:曉天 共閱1239次
1. 注重雞群的日常管理。由于雛雞的體溫調節機能較弱,育雛時必須給以較高的溫度。一般育雛第一、二天,育雛器溫度保持35℃,室溫保持24℃;以后逐漸降低,
到4~6周齡時降至室溫。溫度合適與否,主要看雞群的分布及其精神狀態。溫度合適,則雞群分布均勻,食欲旺盛,精神良好。育成雞適宜溫度為5~27℃,
產蛋雞產蛋期間適宜溫度為13~20℃。在保持溫度前提下,要加強通風,降低濕度,降低空氣中有害氣體濃度,特別是氨氣濃度。由于雞很容易受驚擾,因此管理上要定人、定群、定時間飼喂,工作人員在雞舍、運動場內外工作時動作要輕穩,盡可能使雞舍保持安靜。嚴禁工作人員穿奇裝異服、對參觀人員禁用鎂光燈拍照。
2. 加強對雞群的飼料和光照控制。苗雞入舍后先關燈讓雛雞休息1~2小時,然后開燈、飲水(與室溫相同的溫開水)、開食。由于雛雞的生長、發育迅速,而消化器官小,消化能力差,因此要喂以高能高蛋白的飼料,并且飼料調制要適宜,要易于消化。建議:1日齡,喂玉米粉;2日齡,喂2/3玉米粉+1/3小雞料混勻;3日齡,喂1/3玉米粉+2/3小雞料;
4日齡以后用小雞料。開始48小時內連續光照,光照強度白羽雞10~20勒克司,褐羽雞30勒克司;兩天后雛雞光照降低為10勒克司,光照時間為每日遞減1~2小時;至五周齡末為8小時穩定光照。對育成雞光照強度的控制重點在于使雞性成熟與體成熟同步,使雞適齡開產。以后針對不同品種雞周齡體重標準,定期抽樣稱重,并根據稱重結果及時調整飼料的配額。每天光照8小時,光照強度10勒克司。對產蛋雞光照強度的控制重點在于使開產母雞產蛋率迅速上升到高峰,并盡量延長主產期。當雞群產蛋率達5%時,要迅速將生產日糧改為產蛋日糧,并注意限量飼喂,防止體肥或產生脂肪肝。自20周齡開始,每周光照增加1小時,至25~27周齡光照穩定在14~16小時,光照強度10勒克司。保持恒定的光照制度。到產蛋后期適當增加光照,不超過17小時,延長主產期,提高產蛋量。
3.搞好防疫滅病保健工作。維持雞群健康,首先要堅持嚴格的消毒制度:
(1) 進雞前,育雛室要消毒。首先將雞舍清洗干凈,然后用消毒劑沖洗墻壁、地面和用具,最后將雞舍密閉、熏蒸消毒24小時;隨后通風換氣1~2周后投入使用。
(2) 進入生產區內的人員和運輸工具要消毒。生產區入口處要建車輛消毒池和消毒更衣間(包括腳踏式消毒池、洗手池、更衣更鞋間等)。
(3)進雞后,雞舍要堅持每周兩次帶雞消毒。其次,在所有消毒環節中,都要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消毒藥水(如百毒殺、過氧乙酸、1210等)。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