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飼養 優質黃雞
來源: 發布日期:2011-08-02 發布者:曉天 共閱820次
一、品種的選擇
1.商品肉雞
在肉雞市場上,一般是根據生長速度將黃雞肉雞劃分成快大型黃雞、中速型黃雞和土雞三種類型。
(1)快大型黃雞:生長速度快、飼養期短、飼料報酬高、體型大、產肉性能好,售價中等,一般公雞50~60日齡上市,體重達1.5~1.6公斤,料肉比2.2~2.4;母雞65~70日齡上市,體重1.4~1.6公斤,料肉比2.4~2.6。
(2)中速型黃雞:這類肉雞生長速度較快大型黃雞稍慢,飼養期稍長,雞腳較細,肉味較濃,其售價比快大型黃雞高,但近幾年因其價格逐漸與快大型黃雞待平而使飼養的效益有所下降。一般公雞60~65日齡出欄上市,體重1.4~1.5公斤,料肉比2.3~2.5;母雞85~90天出欄,體重1.5-1.6公斤,料肉比2.8~3。
(3)土雞:這類肉雞生長慢、飼料報酬較低、體型小而緊湊,性成熟早、體內脂肪沉積分布均勻、肉質細嫩、肉味鮮美,售價高。其中以廣東優良的地方雞種三黃胡須雞、清遠麻雞、杏花雞等的售價最高,一般每公斤母雞體重售價達23~30元,但這類雞因其種雞繁殖性能差,雞苗成本高,很難進行批量生產。目前市場上較受歡迎的土雞一般公雞在60~70天上市,體重1.3-1.4公斤,料肉比2.5~2.7;母雞90-100天上市,體重1.2-1.3公斤,料肉比3.2~3.5。
2.父母代種雞
父母代種雞是用來生產商品雞苗的,因此應先確定生產肉雞苗類型(快大型、中速型、土雞)后,再選擇尋求信譽好、質量好以及性能高的父母代種雞苗。
種雞品種選擇主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商品代肉雞的市場適應性,這主要由商品代肉雞的羽色、體型、生長速度、飼料報酬和群體的整齊度決定;二是種雞的生長性能,要求種雞存活率和留種率高、產蛋多、耗料少,使種蛋的生產成本低,按照這個標準衡量,含矮小型基因的矮小型雞具有最大的優勢。因為矮小型雞具有產蛋量比一般黃雞高10%以上,飼料消耗少25%~30%,而后代肉雞的生產性能與一般黃雞相似的優越性,是一般雞種無法比擬的。利用矮小型父母代雞配以不同長速的父本,可生產快大型、中速型和優質型的土雞,固此種雞的選擇應首選矮小型雞。
二、肉雞的飼養管理
按照肉雞的生長發育規律及飼養管理特點,可將肉雞分為3個時期:育雛期(0~4或6周齡),生長期(5或7周齡至8或11周齡)和育肥期(9或12周齡至上市)。這3個時期分別采用黃雞小雞料、中雞料和槽雞料。下面介紹肉雞飼養管理應特別注意的幾個問題。
1.飼養密度與料、水槽位置
育雛期的飼養密度和料、水糟位置與種雞的育雛期相同,生長期和育肥期的飼養密度可增加至每平方米10~15只,料槽、水糟位置與種雞的育成期相同。
2.全進全出
肉雞的飼養應采用全進全出制,即同一日齡的雞群同時飼養于同一棟雞舍,并同時出欄,這樣有利于雞群的管理和雞舍的清洗、消毒,并可避免不同日齡雞群疾病的傳播。
3.公母雞分群飼養
公、母雞應分別于不同的雞舍或不同的單間飼養,最好從l日齡開始,若是混合苗無法在1日齡分辨公母,最遲應在育雛期結束轉入中雞舍飼養時分群飼養,這樣可提高雞群的生長速度和均勻度,減少殘次雞,提高肉雞出欄的合格率。
4.光照控制
育雛期第1~2天可采用48小時連續光照,從第3天開始直至肉雞上市,期間每天光照時數23小時,關燈1小時保持黑暗,使雞能適應一旦停電時的環境變化。育雛1~2周齡內光照強度要強一些,以每平方米地面2~3瓦為宜,2周后降為每平方米地面0.76瓦即可。
三、父母代種雞的飼養管理
父母代種雞的飼養管理可分為三個時期,即育雛期(0~6周齡)、育成期(7~22周齡)和產蛋期(23~68周齡),不同品種各個時期的飼養管理方法不盡相同,一般提供種苗的單位均備有相應的飼養管理手冊,訂購種雞苗時應向供苗單位索取,并認真閱讀,按飼養手冊進行喂養。下面主要介紹種雞各個時期的飼養管理要點。
1.育雛期的飼養管理要點
(1)育雛前的準備及雛雞的選擇:進雛前1周,應對育雛舍和一切育雛設備包括食槽、飲水器、保溫器等進行徹底消毒,在進雛前12~24小時啟動加溫設備,使雞背高處溫度達32~34℃、室溫達24~26℃。選擇雛雞時,要求雛雞健壯、活潑、大小一致,羽色為黃色或黃麻色,雛雞的腹部應柔軟、臍部愈合良好,無出血痕跡或呈黑色、棕色。
(2)育雛溫度、濕度及通風換氣:育雛溫度以雛雞背部高處溫度為準,隨著雛雞的逐漸長大,育雛溫度逐漸下降,一般第一周雞背高處溫度34~36℃、室溫24~26℃,以后每周降低1~2℃,具體室溫要根據氣溫、雞舍種類和雛雞的健康情況加以調整。育雛溫度合適,則雛雞食欲好、飲水有度,白天活潑好動,晚上安靜無尖叫聲,雛雞均勻散布,伸長脖子,頭貼地或頭伸向翅膀安睡;溫度偏低時,雞群密集打堆,食欲差,不愿走動,??陕牭诫r雞發出尖叫聲;溫度偏高時,雛雞張口呼吸,飲水增加,并遠離熱源。育雛室的相對濕度在第一周內保持在65%~70%為宜,第二周降為55%~65%。隨著雛雞的生長、室內溫度的下降,雞的采食、飲水和排糞量的增加,要注意降低濕度以防止糞便污染及病原菌的繁殖,同時要注意打開育雛室的窗戶,加強通風換氣。
(3)飼養密度及料、水槽位置:飼養密度依飼養的方式不同而異,一般平養每平方米飼養15~20只,籠養每平方米飼養45~55只。育雛期間每只雞所需的吃料位置為4~6厘米,飲水位置為1.2~1.6厘米,具體實施時可根據現場的情況而有所增減。每個桶式喂料器可喂20~30只雞,每個飲水器可喂100~150只雞。
(4)飼料與飼養:育雛期間可采用黃羽肉雞的小雞料,投喂飼料時應做到少量多喂,每天投喂4~5次,讓雛雞自由采食,喂料器和飲水器應散置于雞群中。
(5)適時斷喙:選擇7~10日齡左右時斷喙,可減少喙肛、喙羽等惡癖的發生,一般切去上喙1/2、下喙1/3。斷喙前后1~2天可在飲水中添加維生素c,以防止出血。
2.育成期(7~22周齡)的飼養管理
(1)第一次選種:在6~8周齡時進行,主要淘汰公母鑒別錯誤及生長較差的個體,公雞應選擇體型大及發育較好者。
(2)飼養密度及吃料、飲水位置:育成期間,每平方米飼養的雞數為6~10只,籠養的每平方米籠底飼養20~30只,每只雞的喂料長度為8~10厘米,每個桶(中雞料桶)喂15~20只;每只雞的飲水長度為2.5厘米,每個飲水器(中雞飲水器)喂100只。
(3)飼料及飼養:6~8周齡開始,應轉喂營養水平較低的后備雞料,并按照所引進雞種飼養手冊的要求進行定量飼喂,即限制飼養,種雞育成期的限制飼養不僅可節省飼料20%~25%,而且可提高種雞的產蛋量,一般限制的飼料量為自由采食的75%~80%。限制飼養可采用以下三種方法:一是每天限飼,即根據飼養手冊的要求,將每天的喂料量一次喂給,自由飲水;二是隔日限飼,即是將兩天的喂料量在第一天分上午和下午兩次投喂,如果料槽或料桶充足,也可在上午一次性投喂,第二天不喂,只供飲水,這種方法可使所有的雞只都能吃到飼料,使雞群整齊度好;三是每周限飼,即是把每周的總喂料量分5天喂完,停喂2天,可選在星期
三、星期日停料,其余5天供料。
(4)定期稱量:在育成期間,應每隔1~2周隨機抽取3%~5%的個體進行逐只空腹稱重,計算平均體重,然后與飼養手冊中要求的體重進行對照,若雞群的平均體重與飼養手冊推薦的一致,則繼續按手冊的要求飼喂;若平均體重太大,則在下周內不增加喂料量,繼續維持上周的投喂量;若體重低于推薦體重,則相應增加投喂量,增加的幅度視其體重而定,若體重低10%,則增加投喂量10%,其余類推,直到平均體重合適為止。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