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內毒素--豬病治療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來源:中國獸藥114網 發布日期:2011-07-21 發布者:曉天 共閱1158次
細菌內毒素,是G-菌細胞壁上的特有結構,主要成分為脂多糖。當細菌死亡自溶或粘附在其它細胞時,才表現其毒性,為外源性致熱原,可激活中性粒細胞等,使之釋放出一種內源性熱原質,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發熱。豬某些病原體,如多殺性巴氏桿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生膿放線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嗜血桿菌屬、豬霍亂沙門氏菌等,在使用抗生素時會誘導革蘭陰性菌釋放大量的內毒素,細菌內毒素可通過兩種途徑進入血液循環導致內毒素血癥,導致機體發熱、血壓降低、休克、白細胞減少、出血傾向、肝臟損傷及心力衰竭等,很多嚴重疾病都直接或間接與細菌釋放的內毒素有關。因此,治療時,若不注意清除細菌產生的內毒素,勢必會增加豬病治療難度。
對策:配合使用細菌內毒素吸附劑,目前最常用的有中藥制劑,特別是清熱解毒類中藥,單味或復方均可,單味的有板蘭根、雙黃連、清開靈、大黃、柴胡、雙花、連翹等,復方制劑有黃連解毒湯、清瘟敗毒散、熱毒清、清營湯等。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