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防治禽大腸桿菌病
來源:中國獸藥114網 發布日期:2011-07-19 發布者:曉天 共閱859次
禽大腸桿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家禽的多病型的疾病總稱。各種禽各日齡均易感染發病,病原可以經呼吸道、消化道、可視黏膜感染家禽,使該病水平傳播。也可由感染的種禽經種蛋垂直傳播給雛禽。此外,交配等途徑可引起種公母禽間的感染發病。由于病原常存在于正常家禽的腸道內,當家禽的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則可發生內源性感染。由于感染途徑多,且病原大量存在于被污染的自然環境中,使本病的感染率和發病率很高,流行普遍。另外,由于本病病原的致病性具有一定的條件性,故在發生其他疾病時,常繼發或合并感染本病,在飼養環境惡劣時,發病更為嚴重。
防治措施:
(1)根據本病的流行特點,在防治措施上應特別注意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機體抵抗力;此外,應搞好環境衛生,尤其是飲水和飼料的衛生,控制好水禽的水域衛生。
(2)藥物治療。大腸桿菌對多種藥物敏感,但其敏感性易變,應注意合理用藥、聯合用藥及輪換用藥。常用的藥物有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壯觀霉素、磺胺類藥物和呋喃類藥。但對已嚴重出現心包炎、氣囊炎、腹膜炎的病禽治療意義不大。在種禽、蛋禽群,應避免使用磺胺類、呋喃類藥及氯霉素等應激性較強的藥物,以免引起產蛋量下降。為了準確選用敏感藥物,定期對本禽場的大腸桿菌株進行藥敏試驗是有益的。
(3)免疫接種。對禽群進行免疫接種是防治本病的可取辦法。通常的有效做法是分離當地(本場)的致病性大腸桿菌菌株,確定優勢菌株(致病力強,抗原具有代表性的菌株),制成自家滅活苗,或將本場分離的菌株與常見血清型的標準菌株(如O1、O2、O78等)制成多價滅活苗,肉禽群于1周齡作第一次免疫,2周齡作第二次免疫,種禽在開產前和產蛋中期各加強免疫一次。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