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傳染性漿膜炎病治療
來源: 發布日期:2011-07-16 發布者:曉天 共閱699次
1、病原:鴨傳染性漿膜炎又稱鴨疫里默氏桿菌病。是鴨疫里默氏桿菌引起的以危害幼齡鴨為主的一種急性或慢性、接觸性、細菌性傳染病。鴨傳染性漿膜炎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不同品種的鴨均可感染,發病率與死亡率都很高,感染率可達90%以上、死亡率達10-75%左右,急性型病例l-2天內死亡,病程較長的8-10天死亡。在一般情況下,主要發生于1-8周齡的雛鴨。2-3周齡雛鴨最易感染,8周齡以上的鴨和成年鴨很少發病,但可帶菌成為傳染源。鴨傳染性漿膜炎主要經呼吸道或皮膚傷口感染,也可通過種蛋垂直傳播。被污染的飼料、飲水、空氣等都是重要的傳染途徑,育雛舍密度過大、換氣不暢、潮濕、飼料中缺乏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質過低等,都是鴨傳染性漿膜炎發生的誘因。
2、臨床癥狀:患傳染性漿膜炎的病鴨癥狀基本一致。臨床表現為病鴨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下降。呼吸困難,站立不穩,咳嗽,打噴嚏,呈“犬坐”或“企鵝”狀。眼、鼻有漿液性分泌物流出,常使兩眼周圍羽毛粘連脫落。 腹瀉,拉黃白色或淡綠色稀糞便,患病后期有神經癥狀,運動失調,典型癥狀表現為,病鴨縮頸或頭頸歪曲,轉圈運動,雙腳麻痹,行走不穩,栽跟頭等。
3、防治措施:預防鴨傳染性漿膜炎,要從改善育雛室的衛生條件開始,特別是要注意通風、干燥防寒及控制飼養密度,地面育雛時要勤換墊草,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制度。定期對場地、用具及飼槽等進行徹底消毒。做好藥物防治是控制發病和死亡的一項重要措施。但要注意,在使用藥物預防治療前應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目前常用的抗生素類藥物有氯霉素、環丙沙星、青霉素和壯觀霉素等。如采用氯霉素進行防治,可按0。04%的用藥量混入飼料,連續喂3—4天,能有效地控制發病和死亡。發病疫區應進行免疫接種,方法是給一周齡以內的雛鴨注射由不同血清型組合的多價滅活苗或鴨傳染性漿膜炎與大腸桿菌雙聯滅活苗,以提高雛鴨的免疫力。在進行接種免疫疫苗預防時,也可同時在飼料中應用抗菌藥物,以達到在疫苗未產生免疫作用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流行和發生。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