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流產沙門氏菌病
來源: 發布日期:2011-06-30 發布者:曉天 共閱1273次
羊流產沙門氏菌病
羊流產沙門氏菌病是由羊羊流產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以子宮炎和流產為特征。
一、病原
沙門氏菌是腸桿菌科的一個屬,為革蘭氏陰性小桿菌。在水、土壤和糞便中能存活幾個月、但不耐熱。一般消毒藥物均能迅速將其殺死。
二、流行特點
本病可發生在所有品種的母羊,年齡輕者發病率較高,多見在懷孕的最后兩個月無季節性,主要經消化道傳染,也可經交配傳播。冷、擁擠和長途運輸等不良因素可促進該病的發生。
三、臨床癥狀
病羊體溫高至40℃~41℃,有腹瀉癥狀。病羊產下的活羔表現衰弱。常1~7天死亡。病母羊也可在流產后或無流產的情況下死亡。羊群暴發1次,可持續10~15天,流產率和病死亡率均很高。
四、病理變化
流產的母羊主要表現子宮炎和胎衣泄流,并伴有胃腸炎、等變化。流產、死亡的胎兒或生后1周內死亡的羔羊,呈敗血病變化。
五、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癥狀和剖檢變化即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取病母羊的糞便、陰道分泌物、血液和胎兒組織進行細菌分離鑒定。
六、治療
對病羊隔離治療,流產胎兒、胎衣及污染物進行銷毀,污染場地全面消毒處理。對可能受威脅的羊群,注射相應菌苗預防。病初用抗血清較為有效。如何用藥物治療,應首選氯霉素,其次是新霉素、土霉素和呋喃唑酮等。一次治療不應超過5天,每次最好選用一種抗菌藥物,如無效立即改用其他藥物。在抗菌消炎的同時,還應進行對癥治療。
1、氯霉素:羔羊每日30~50㎎/㎏體重,分3產供銷內服;成羊10~30㎎/㎏體重,肌內或靜脈注射,每日2次。
2、硫酸新霉素:5~10㎎/㎏體重,內服,1日2次。
3、呋喃唑酮(痢特靈):5~10㎎/㎏體重,內服,1日2~3次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