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霍亂治療方案
來源:中國獸藥114網 發布日期:2011-06-11 發布者:曉天 共閱1107次
雞霍亂治療方案
雞霍亂又稱雞巴氏桿菌病,雞出血性敗血癥,俗稱為禽出敗。它是由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是嚴重危害養雞業的一種傳染病,該病的死亡率很高,最急性病例幾乎看不到前驅癥狀而突然死亡。
雞霍亂癥狀與病變:
病程短的雞只無明顯癥狀突然死亡,病程短者幾分鐘,長者不過數小時。有的雞只僅表現不安后,在雞舍內拍翅抽搐幾次后死亡。
病程稍長的雞只表現精神萎頓,離群獨處,縮頸閉眼,不喜歡活動,常閉眼打瞌睡,精神沉郁,有的病雞把頭埋于翅膀里。羽毛松亂,雙翅下垂,不吃食而飲水量增加,雞冠和肉髯青紫色。有的表現為伸頸張口呼吸,冠部呈暗黑色。常腹瀉,排出灰白色或帶綠色水樣稀糞,污染肛門周圍。病雞常發出刺耳的尖叫聲,體溫達43℃-44℃,腹脹,最后昏迷、痙攣而死亡。病程短的約半天,長的1~3天。慢性患病雞表現為呼吸道炎癥和胃腸炎,可見鼻竇腫大、食欲不振,經常腹瀉,關節發炎或腫大、跛行。
病死雞外觀消瘦,肛門周圍污穢。其中有的無明顯病變,僅心包有少量積液,心外膜有小出血點。其它剖檢多見腹膜有小出血點,心包積液,肝表面有針尖大小呈灰白色的壞死點和出血點,脾臟腫大,肺部充血出血。小腸脹氣,且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腸粘膜表面有粉紅色的粘液,尤其以十二指腸較為嚴重。
雞霍亂診斷:
1、抹片鏡檢
取病死雞只的肝、心血抹片鏡檢,均見到兩端稍圓,單個存在的小桿菌,多數菌體呈典型的兩極著色。
2、病雞剖檢
急性患病雞剖檢時,可見心外膜有小出血點,皮下組織和腹部脂肪、腸系膜、漿膜等處常有小出血點。肺臟質脆、呈棕色或黃棕色。慢性患病雞剖檢可見關節、腱鞘、卵巢等發炎和腫脹。
3、涂片鏡檢
取病死雞的肝、脾制成勻漿,接種于血瓊脂平皿上,37℃培養24小時后,長出的菌落較小,圓形光滑,呈淡灰色,粘稠狀,如露珠樣,不溶血。涂片染色鏡檢時呈革蘭氏陰性。
4、小鼠接種試驗
將雞病料用生理鹽水作10倍稀釋,皮下接種2組小鼠(每組2只)。第一組每只注射0.2毫升,第二組每只注射0.1毫升,對照組每只皮下注射無菌肉湯0.2毫升。結果試驗組的小鼠分別于注射后14-20小時、16-24小時死亡,對照組則健活。死亡小鼠取樣鏡檢,均有上述形狀的小桿菌存在。
5、雞只接種試驗
將雞病料用生理鹽水作10倍稀釋,靜置20小時沉淀后,將上清液皮下注射健康雞4只,每只0.2毫升。雞只注射后1-3天內全部發病死亡。其臨床癥狀與上述雞群表現相同。剖檢后分離培養到與原病料相同的小桿菌。
雞霍亂防治:
本病的根治主要以預防為主。3月齡以上雞群用禽霍亂氫氧化鋁菌苗或禽霍亂弱毒苗進行預防接種, 7天后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可達6個月。
1、出現疫情后,立即將雞場封鎖,并用10%新鮮石灰乳稀釋對雞舍和周圍環境以及用具進行消毒。將病雞分開隔離,對未出現癥狀的雞只緊急注射禽出敗抗血清。
2、對出現癥狀的病雞,根據雞只大小,每只肌肉注射青霉素2-5萬IU,每天2次。另將0.5%磺胺二甲基嘧啶拌在飼料內飼喂,連用3-4天。
3、中藥“三黃湯”加減治療。黃連150克,黃苓200克,大黃80克,龍膽草200克,板蘭根200克,銀花葉250克,穿心連250克,加水5500毫升,慢火煎至350毫升后作10倍稀釋,給全部雞只作1天飲用,連用4天。
4、青霉素、鏈霉素、土霉素對本病也有良好的療效,用藥后死亡率降低,劑量為:
青霉素:成年雞/只,肌注2~5萬IU,每天2~3次,連用2天。
鏈霉素:成雞/只,肌注0.1g,每天2次,連用2天。
土霉素:40mg/kg體重,肌注或口服,每天2~3次。一般用藥一次即顯著好轉,連續使用1~2天即可治愈。
大群防治時,可按土霉素0.05%~1%的比例混在飼料里或飲水里,連用數天即有顯著療效。
5、病雞和它的排泄物是本病的傳染源,因此發現病雞必須及時剔除,其排泄物和病死的雞只要深埋處理。凡是病雞傳染的飼料、水源、用具及場地必須消毒。
雞霍亂總結:
1、雞霍亂病是一種發病率高、傳染速度快、死亡率大的傳染病,一旦爆發,可引起重大的經濟損失。
2、本病與新城疫在臨床癥狀、病理解剖有很多相似之處,容易混淆,要確診本病,一定要取病料涂片鏡檢,并進行病原分離鑒定。
3、應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按現在的飼養條件,雞場一般較少發生本病。環境條件差是發生本病的誘因。所以應注意雞舍和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墊草要勤換,同時應注意雞舍的溫度、濕度和通風透氣,定期做好禽舍消毒。
4、做好預防工作是防止發生本病的重要措施。雞群可在15-20日齡用氫氧化鋁滅活菌苗進行預防注射,以增強雞體的免疫力。一旦發生本病,要立即進行封鎖隔離治療,對雞舍和周圍環境以及用具進行徹底消毒。
雞霍亂治療案例分析
巴氏桿菌病又稱雞霍亂,雞出血性敗血癥,俗稱為禽出敗。它是由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
前段時間,普寧市梅塘鎮兩個小型雞場相繼發生了以腹瀉、高燒、呼吸困難為主要特征的急性疫病,并引起大批雞只死亡,經濟損失較為嚴重。經過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觀察、病理剖檢和病原分離鑒定,診斷為巴氏桿菌病?,F將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雞霍亂發病情況
1、兩雞場共存欄雞4300多只,45-55日齡發病,周邊的產蛋雞場未見發病。發病第2天死亡350只,至第5天時死亡數已達855只,死亡率為20%左右。
2、雞場的飼養密度明顯偏大,雞只擁擠。雞舍是利用未建成久置的房屋搭建,活動場地小,通風不良,氨臭味濃重撲鼻,濕度較大,溫度偏高,衛生條件較差。
雞霍亂癥狀與病變
病程短的雞只無明顯癥狀突然死亡,有的雞只僅表現不安后,在雞舍內拍翅抽搐幾次后死亡。病程稍長的雞只表現精神萎頓,離群獨處,不喜歡活動,常閉眼打瞌睡,有的病雞把頭埋于翅膀里。羽毛松亂,雙翅下垂。有的表現為伸頸張口呼吸,冠部呈暗黑色。排出灰白色或帶綠色水樣稀糞,污染肛門周圍。病雞常發出刺耳的尖叫聲,體溫達43℃-44℃,腹部多數脹大,最后昏迷、痙攣而死亡。
筆者剖檢了病死雞13只,外觀消瘦,肛門周圍污穢。其中3只無明顯病變,僅心包有少量積液,心外膜有小出血點。其余10只剖檢均見腹膜有小出血點,心包積液,肝表面有針尖大小呈灰白色的壞死點和出血點,脾臟腫大,肺部充血出血。小腸脹氣,且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腸粘膜表面有粉紅色的粘液,尤其以十二指腸較為嚴重。
雞霍亂診斷
1、抹片鏡檢 取病死雞只的肝、心血抹片鏡檢,均見到兩端稍圓,單個存在的小桿菌,多數菌體呈典型的兩極著色。
2、培養特性 取病死雞的肝、脾制成勻漿,接種于血瓊脂平皿上,37℃培養24小時后,長出的菌落較小,圓形光滑,呈淡灰色,粘稠狀,如露珠樣,不溶血。涂片染色鏡檢時呈革蘭氏陰性。
3、小鼠接種試驗 將雞病料用生理鹽水作10倍稀釋,皮下接種2組小鼠(每組2只)。第一組每只注射0.2毫升,第二組每只注射0.1毫升,對照組每只皮下注射無菌肉湯0.2毫升。結果試驗組的小鼠分別于注射后14-20小時、16-24小時死亡,對照組則健活。死亡小鼠取樣鏡檢,均有上述形狀的小桿菌存在。
4、雞只接種試驗 將雞病料用生理鹽水作10倍稀釋,靜置20小時沉淀后,將上清液皮下注射健康雞4只,每只0.2毫升。雞只注射后1-3天內全部發病死亡。其臨床癥狀與上述雞群表現相同。剖檢后分離培養到與原病料相同的小桿菌。
經過流行病學調查、癥狀、剖檢病變及實驗室檢驗,結果表明兩雞場均患巴氏桿菌病。
雞霍亂防治
1、出現疫情后,立即將雞場封鎖,并用10%新鮮石灰乳稀釋對雞舍和周圍環境以及用具進行消毒。將病雞分開隔離,對未出現癥狀的雞只緊急注射禽出敗抗血清。
2、對出現癥狀的病雞,根據雞只大小,每只肌肉注射青霉素2-5萬IU,每天2次。另將0.5%磺胺二甲基嘧啶拌在飼料內飼喂,連用3-4天。
3、中藥“三黃湯”加減治療。黃連150克,黃苓200克,大黃80克,龍膽草200克,板蘭根200克,銀花葉250克,穿心連250克,加水5500毫升,慢火煎至350毫升后作10倍稀釋,給全部雞只作1天飲用,連用4天。
4、經過用藥1-2天,雞只死亡明顯減少,3-4天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用藥7天后沒有發生死亡情況。
雞霍亂總結
1、巴氏桿菌病是一種發病率高、傳染速度快、死亡率大的傳染病,一旦爆發,可引起重大的經濟損失。
2、本病與新城疫在臨床癥狀、病理解剖有很多相似之處,容易混淆,要確診本病,一定要取病料涂片鏡檢,并進行病原分離鑒定。
3、應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按現在的飼養條件,雞場一般較少發生本病,但兩雞場由于利用鄉村未建成久置的房屋作雞舍,環境條件差是發生本病的誘因。所以應注意雞舍和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墊草要勤換,同時應注意雞舍的溫度、濕度和通風透氣,定期做好禽舍消毒。
4、做好預防工作是防止發生本病的重要措施。雞群可在15-20日齡用氫氧化鋁滅活菌苗進行預防注射,以增強雞體的免疫力。一旦發生本病,要立即進行封鎖隔離治療,對雞舍和周圍環境以及用具進行徹底消毒。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