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斷奶仔豬腹瀉問題
來源:豬八戒網 發布日期:2011-05-17 發布者:曉天 共閱1136次
斷奶后3-7天的仔豬50%-70%都能遇到不同程度的腹瀉,嚴重影響人們對自繁自養的積極性。斷奶仔豬腹瀉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并不是簡單的傳染病過程,它涉及到若干管理方面的因素,仔豬腹瀉出現的原因是管理者沒能充分了解斷奶后的仔豬正常生長所必須的合理營養,認識其所需的生長環境,重視此階段的免疫狀況及其他管理過程中的預防作用。
從獸醫學角度來看,仔豬斷奶后的腹瀉多數是以綜合癥形式存在。主要表現為斷奶后腹瀉、水腫病和內毒素休克等。
雖然仔豬腹瀉的病原比較多,而且是比較復雜的,但是最容易感染的病原就是針對某種病原的母源抗體消退時又同時感染的這種病原。當有大量的病原感染超過斷奶后機體內抗體免疫控制力時腹瀉就會發生。仔豬腹瀉最常見的傳染病原是大腸桿菌、輪狀病毒、傳染性胃腸炎和其他致病菌,消化不良,免疫能力下降,電解質不平衡,斷奶營養和應激等也易產生仔豬腹瀉。大腸桿菌作為原發性病原在斷奶仔豬要比哺乳仔豬要少,無論是哪個階段大腸桿菌所感染的豬都易出現內毒素休克。如果在養豬生產計劃中每周或每月都有母豬產仔而中間沒有間歇的話,地方性傳染性胃腸炎常常就是引致初生仔豬腹瀉的原因。當新生仔豬和斷奶仔豬一起養在一個大的房間內時,斷奶仔豬中的易感豬就會被感染。感染豬通過排出大量的有致病力的病毒,對周圍的健康豬群就構成威脅。
斷奶后的仔豬日糧中的蛋白水平和來源與仔豬腹瀉也有很大的關系。一般而言,斷奶仔豬對飼料中蛋白來源:首選是乳蛋白最易消化,其次是動物蛋白,但對植物蛋白則不易消化。特別是現代飼料生產中,植物蛋白來源所占比例很高,很易引起斷奶仔豬的消化不良或腹瀉,這一現象與仔豬的胃酸不足和蛋白酶活性不足有直接的關系。
斷奶前仔豬所食母乳,呈液體狀,其中以乳糖、乳脂、乳蛋白為主,容易消化;斷奶后的仔豬,離開母豬這本身就是一種應激反應,再加上所食飼料完全改喂以淀粉植物蛋白為主,則成固體狀,相對不易消化。
仔豬出現腹瀉后,治療不及時或沒有對癥治療,就很容易導致仔豬體重減輕,皮膚蒼白,飼料利用率低,生長發育受阻,逐步表現為漸進性消瘦,比例一般占到3%-4%,到這種程度往往不是一種簡單的仔豬腹瀉了,而是多種疾病的混合感染,這給診治過程帶來了很大困難。
應激因素主要是心理性的,是由于母與仔分離所引起的。仔豬從吮母乳到開食,生長狀況良好,母乳中的母源抗體功不可沒,斷奶后轉向仔豬全價飼料這也是一種應激,臨床表現為飼料利用率低、生長差、抗病力下降、外貌表現不佳等。再者環境的改變對仔豬而言也是一種潛伏應激,是由于仔豬從分娩欄轉到保育欄所引起的。如溫度、濕度、環境、物體、伙伴等均發生了變化。
隨著新生豬的不斷發育,仔豬從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獲得被動免疫到真正擁有自身的免疫能力,這需要4周齡左右的時間,但斷奶后的心理、營養、環境應激可抑制細胞的免疫能力,降低循環抗體水平,引起仔豬抗病力差,容易引起腹瀉和致病等。造成仔豬免疫能力受到抑制的原因:環境溫度過低或者是寒冷條件下的仔豬免疫能力最易受到免疫條件的抑制,傳染性胃腸炎敏感性升高,導致腹瀉發生率增加。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的養豬狀況以及飼養管理水平正處于上升階段,養豬者的熱情好于往年,這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養殖業的發展,這是好的一面,另一面就是豬病肆虐已對養豬業構成了破壞和威脅,只是目前全國各地生豬市場價格誘人,對養殖戶或企業來說還有一定的利潤,暫時掩蓋了這種明顯的危機罷了。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