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禽疫病頻發需認真對待
來源:齊魯牧業報 發布日期:2011-05-14 發布者:曉天 共閱776次
筆者在基層服務中發現,導致農村家禽疫病頻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環境方面
1.養禽場舍布局和結構不合理
建場時不考慮選址和禽舍間距、通風排氣和糞便處理,造成環境污染和疫源傳播。許多養殖場(戶)相互間隔距離太近,不符合衛生防疫要求,一旦一場疫情發生,相鄰場(戶)也隨即被傳染。在一些養殖小區,缺乏必要的免疫設施和制度監管,極易造成疫病發生和流行。
2.人員流動頻繁
多數養殖場(戶)缺乏有效的消毒隔離措施。養殖工具相互借用,飼養人員相互串舍幫忙,從而為疫病的流行提供了條件。
3.病死家禽隨處丟棄
許多養殖戶隨便將病死禽亂扔,有的甚至為了眼前的小利把病死禽直接賣給收購死禽的商販,從而加劇了疫情的擴散。
4.禽舍衛生狀況差
糞便不能及時清理,或不經無害化處理,隨意堆放,任憑風刮雨淋,養殖環境污染嚴重。
5.不重視環境衛生消毒
消毒只是走過場,不能根據疫病的流行情況合理地選擇和使用消毒藥。消毒藥物單一,某些養殖場(戶)長期只使用一種消毒劑,消毒效果差,不能有效殺滅病菌。
飼養管理方面
1.飼料營養配合比例失調,個別農戶或小型飼料廠生產的料中Ca、P比例失調,磷含量嚴重不足或自配料中維生素缺乏,導致雞群痛風病比率上升。
2.重保溫、輕通風,該現象在冬季特別突出,導致禽舍內有害氣體濃度過大,引發呼吸系統疾病或繼發混合感染。
3.飼養密度過大,光照不合理等因素引發疾病,如雞的啄癖等。
免疫方面
1.疫苗用量過大
如某些養殖戶認為疫苗用量越大免疫效果越好,在做新城疫免疫時,使用Ⅳ系苗的劑量為6—8倍,個別甚至用到10倍以上劑量飲水。這樣不但不能產生較好的免疫應答,而且會引起免疫麻痹,導致免疫失敗。
2.免疫時間間隔不當
有些養殖戶每個月甚至半月重復免疫一次,造成雞群精神沉郁、免疫麻痹,嚴重的引起雞群產蛋量一直不能達到高峰以及下痢不止等癥狀。
3.免疫程序不當
不能根據本區域疫病流行特點,合理制定免疫程序,片面套用書本和其它場免疫程序,或一個免疫程序多年使用,免疫缺乏針對性,導致疫病不斷發生。
4.疫苗瓶亂扔亂放
在用弱毒或中等毒力疫苗免疫注射時,隨手亂扔疫苗瓶,沒有進行深埋或焚燒,造成病原體在養殖場內長期存在,增加了發病的可能性。
5.雞群免疫抑制性疾病增多
許多養殖戶貪圖便宜,從一些無質量保證的小孵化場購進雞苗,致使免疫抑制病逐年增加,從而增加了免疫失敗的幾率。
疫病診斷方面
基層獸醫防疫機構疫病診治設備簡陋。目前畜禽疫病多呈混合感染,不少地方只根據病禽的表面癥狀和經驗作判斷,往往容易導致誤診,延誤治療,造成疫情擴散。例如:將肉雞大腸桿菌病診斷為慢性呼吸道病,法氏囊病診斷為大腸桿菌病等情況屢見不鮮。
藥物應用方面
1.濫用抗生素和化學合成藥物。一方面,造成抗藥菌株的不斷出現,有時甚至達到無藥可治的地步;另一方面,由于不按劑量添加或藥物拌料不均勻而導致中毒。臨床上常見到喹乙醇、痢菌凈、磺胺類藥物、馬杜拉霉素中毒等。
2.購買獸藥、疫苗貪圖便宜,不到正規的獸藥銷售部門購買,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延誤病情,造成疫情擴散。
解決辦法
針對以上原因,筆者認為在生產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建造禽舍時,首先要考慮場址選擇和布局;其次要注意生態環境,綜合利用,合理規劃。禽舍要注意通風排氣和糞便處理,以防誘發疫病發生和傳播。對已造成環境污染的要創造條件改善環境或進行搬遷。
2.加強消毒工作,建立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這是養殖成功的必要條件。要加強定期消毒,可采取帶禽消毒和環境消毒相結合的方法。
3.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正確掌握各種疫苗使用方法和使用劑量。根據當地的疫情制定適合自己的免疫程序。
4.加強飼養管理,選用優質全價飼料。樹立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觀念,管理的好壞決定養殖的成敗。
5.到正規的獸藥銷售部門購買獸藥和疫苗,最好購買已通過獸藥GMP認證的廠家生產的產品。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