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育雛過5關
來源: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日期:2011-05-12 發布者:曉天 共閱853次
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氣溫低、空氣較干燥、多風是這個季節的特點。此階段育雛,如果通風、保溫做不好的話,雛雞很容易受到冷熱應激影響,導致雞只的生長受阻和抵抗力下降,但若過于注重保溫,又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這些都會給飼養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影響后備雞的生長,因此冬季育雛應注意以下幾個關鍵點:
1 溫度關
溫度是影響冬季育雛成敗的關鍵因素,尤其要保證溫度的穩定,給雛雞提供適宜的溫度能有效提高成活率、加速生長發育,所以冬季育雛首先要保證供暖設施的到位。在規模養殖場最好采取鍋爐集中供暖,對于農戶也要設計好供暖方式,在進雛前幾天要提前試溫,以保證能達到育雛需要的溫度(育雛舍內有采暖爐的還要防止煤氣中毒)。
育雛的前三天溫度一般37℃,后三天35℃,以后每周降2℃直到達21℃。一般分層時保持當天溫度2-3天的過渡期,讓雞群更好的適應新環境,夜間也可比白天高出0.5-1℃。在保證以上幾點的情況下,同時要巡視雞群,雞群的精神狀態及采食量也是衡量溫度是否適宜的標準之一。如果溫度適宜,雛雞表現為活潑,食欲旺盛,同時均勻分布于籠內。溫度過高,雛雞的采食量減少,飲水增多,表現為張口呼吸,翅膀散開;溫度過低,雛雞互相擠壓,縮頸,食欲減退(見圖一)。因此要根據雞只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
2 濕度關
由于冬季空氣干燥,育雛舍溫度又高,常造成育雛舍內相對濕度較低,如果濕度過低,雛雞體內水分大量散失,絨毛干枯,食欲下降,造成雛雞脫水,易出現啄毛,啄肛現象,同時濕度過低也會引起雛雞稚嫩的呼吸道黏膜發生龜裂,造成抵御疾病屏障的喪失,進而誘發新城疫、傳支、傳喉等病毒病的發生。濕度過大時,體表散熱困難,食欲不振,卵黃吸收緩慢,易患病。因此在舍內要懸掛干濕溫度計,并保持舍內相對濕度前十天在55-65%之間,十天后由于呼吸、排糞增多,容易潮濕,以40-55%為宜。適宜的濕度使雛雞脛趾潤澤細嫩。舍內濕度的控制可以通過消毒達到目的,如果還達不到要求的濕度也可以通過地面灑水來增加舍內的濕度。
3 通風關
冬季育雛常因保溫而導致通風不良,舍內有害氣體濃度過高,從而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因此必須要處理好溫度與通風的關系。育雛的第一周在保證溫度的基礎上,每天進行幾次定時通風就可以,一周后隨著呼吸量的增加和舍內糞便的增加,要加大通風量,有風機的雞舍要保證風機能夠定時啟動(停10分鐘左右,轉3-5分鐘),沒有風機的雞舍,白天要打開一定數量的窗戶。
在通風時為了保持通風后舍內的溫度穩定,鍋爐供暖的要提高鍋爐的溫度,供暖爐的要提高舍內的溫度1-2度,通風時進風口開啟的大小、方向、數量應根據風機開啟數量而變化,同時為了防止賊風,可在進風口處加擋板并隨時調整高度,當中午溫度高時可加大通風量,當雛雞免疫喉炎時,為了減少喉炎反應的應激,減少并發癥,應加大通風量。
4 飼養關
雛雞入舍后,要逐步升溫,先飲水后開食,雛雞開始飲用水要預溫到25℃,前3-4天用真空飲水器飲水,水中加5%的葡萄糖、0.1%百菌消、0.1%多維以提供營養并增強抵抗力。4天后開始使用飲水管,一般水管高度以略高于頭頂部為宜。
在雛雞飲水2-3小時后開始喂料,開食時可將料潮拌均勻撒在喂料盤上(沒有喂料盤可以用報紙或墊紙),同時要勤清洗喂料盤(或更換報紙或墊紙),以減少疾病的傳播。一般過十天后開始由強化料轉變為雛雞顆粒料,注意更換料號時逐漸過渡。添加飼料時要少喂勤添,每次加料不超過食槽的1/3,并且做好勤勻料、勤補料。
5 衛生防疫關
雛雞階段自身的免疫機能還不健全,對外界疾病抵抗的能力比較差,尤其冬季呼吸道疾病容易發生,所以除作好封棟隔離的飼養方式外,盡量減少與外界的接觸,同時在做好各項免疫的基礎上,要加大舍內環境的衛生,減少灰塵,及時清理糞便,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并每天做好消毒工作,減少呼吸道病的發生,舍內人員每天還要及時觀察雞群,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總之,冬季育雛受季節因素影響困難較多,但只要把握好以上幾個關鍵點,就能夠保證雛雞健康成長,上籠后發揮較好的生產性能。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