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雛雞發生曲霉菌病的診治
來源:雞病專業網 發布日期:2011-04-22 發布者:曉天 共閱870次
1山東省費縣畜牧局 2山東省費縣獸醫站
2008年5月20日,山東省費縣某養殖戶飼養的10日齡肉雞發生了以呼吸困難和拉稀為主要癥狀的疾病,經山東省費縣獸醫站診斷后確診為曲霉菌感染,現將該起肉雛雞曲霉菌病的診治過程介紹如下,供參考。
一、發病情況
2008年5月,山東省費縣城關鎮養殖戶王某購入AA肉雛雞4000只進行飼養,3日齡飲水免疫腎傳支疫苗,7日齡時用克隆30疫苗點眼、滴鼻,同時用新支流三聯油苗注射免疫,10日齡時,雞群開始出現甩鼻和拉稀現象,因當時連續幾天陰雨連綿,舍內比較潮濕,又無干燥的墊料可換,王某以為雞群出現上述癥狀是由于氣候變化的影響和接種疫苗引起的應激反應,因此在飲水中加入紅霉素和氨芐青霉素交叉引用,在飼料中拌入中藥四黃散飼喂。用藥2天以后,病雞不但未見好轉,病情反而繼續加重,至13日齡出現死亡之后,每天死亡20~50只不等,在16日齡時,王某帶病死雞到山東省費縣獸醫站就診。
二、臨床癥狀
病雞精神沉郁,兩翅下垂,離群獨處,對外界反應遲鈍,縮頸呆立或閉目昏睡;食欲減退或廢絕,飲欲增加,后期伴有下痢,糞便呈灰褐色或黃綠色,泄殖腔周圍羽毛常污染糞便;特征癥狀是呼吸短促,呼吸困難,張口喘氣,伸頸昂頭,腹部和兩翅伴隨呼吸動作明顯扇動,有時發出呼嚕聲或尖哨音;鼻流出漿性液體;病程3~6天,明顯癥狀出現后2天內開始死亡,死亡前痙攣,部分病雞一側或兩側眼混濁、灰白,在一側眼的瞬膜下形成黃色的干酪樣小球狀物,造成眼瞼凸出。
三、病理變化
剖檢變化 剖檢病死雞可見肺瘀血、水腫,肺部出現從米粒到豌豆粒大小不等的結節,結節呈灰白、黃白或淡黃色,圓盤狀,中間稍凹陷。整個氣囊壁增厚,并覆蓋一層霉菌的毛狀生長物,附近有纖維蛋白和菌絲組成的實心結節,這種結節如小扁豆般大小,圓形,同心輪層狀,有些結節融合成片,形成較大的硬性肉芽腫結節,質地堅硬,切開結節可見干酪樣物。在胸膜和腹腔內一些器官的表面,也有許多大小不等的黃色結節,柔軟而富彈性,或堅如軟骨并呈均質干酪樣。
病理組織學變化 肺組織內可見多個典型的毒菌性肉芽腫,肉芽腫內有大量霉菌菌絲,菌絲體粗細均勻有分枝;肉芽腫的中心為嗜伊紅的壞死組織碎片,其周圍有大量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異物巨細胞、上皮細胞、纖維細胞和漿細胞等,外周為數層纖維結締細胞包裹;肉芽腫附近的肺組織瘀血、出血,肺泡腔內充滿大量漿液性或纖維素性滲出物,有較多的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病變區的細支氣管充血,管壁上皮變性、壞死,管腔內有脫落的上皮細胞、粘液和滲出的紅細胞等。
四、實驗室檢驗
鏡檢 取病死雞的肝、脾,涂片、固定、染色、鏡檢,未發現其它致病菌;取病死雞的肺和氣囊上的黃白色結節,壓碎后,滴加生理鹽水調勻,加蓋玻片鏡檢,可見大量的曲霉菌菌絲體和分生孢子,菌絲體有分枝和分隔。
病料培養 取肺組織典型病料,接種于瓊脂平板培養基上,37℃培養,36小時后,菌落中心帶呈煙綠色,稍凸起,周邊呈散射纖毛樣無色結構,背面為奶油色,直徑約7毫米,有霉味。鏡檢可見典型霉菌樣結構,分生孢子頭呈典型致密的柱狀排列,頂囊呈倒立燒瓶樣,孢子小梗單層,覆蓋頂囊的3/4面積,菌絲分隔,孢子梗管壁光滑,近囊端漸粗,孢子呈圓形或近圓形,呈綠色或淡綠色,有刺。
組織培養 無菌采取肺結節接種在馬鈴薯培養基上,37℃恒溫箱進行培養,24小時后觀察,在培養基上可見菌絲出現,且起始菌絲呈白色絨樣,隨時間推移,菌絲逐漸變為藍綠色、暗綠色。
培養物鏡檢 取上述培養物鏡檢,可見分隔菌絲和不分支的分生孢子梗,在孢子梗的頸囊外呈輻射方式生出一排小梗,小梗頂端生有一串分生孢子。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結合實驗室檢驗,可確診本病為曲霉菌感染。
五、防治措施
淘汰病重雞和死亡雞只一起深埋,對病雛隔離飼養,緊急清除潮濕霉變墊料、更換干燥消毒過的麥秸作為新墊料,用硫酸銅溶液對雞舍以及場地進行噴灑消毒。
在飼料中投放制霉菌素(50萬單位/千克)全群飼喂,在飲水中加入0.5克/千克硫酸銅,同時在飼料中添加霉可脫(或其他相同作用的脫霉劑),連用5天。
食槽、飲水器進行清洗消毒,采取多種措施防止飼料灑落在料槽周圍,在提高溫度的前提下堅持適當通風,用百毒殺進行舍內帶雞消毒,每天1次,連續7天,消毒前要提高室溫2~3℃。
經采取上述措施5天后,除少數重癥雛雞死亡外,癥狀較輕者逐漸恢復健康,健康雛雞不再發病,病情(轉下頁)(接上頁)平息。本次發病共死亡雛雞300只,淘汰病重雛雞230只,死淘率超過13%。
六、小結
1.本病可通過多種途徑感染,曲霉菌可穿透蛋殼進入蛋內,引起胚胎死亡或雛雞感染,此外還可以通過呼吸道、肌肉注射、靜脈、眼睛接種、氣霧、傷口等感染本病。
2.應用制霉菌素治療本病,可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同時飲用硫酸銅溶液或碘化鉀溶液,可收到顯著效果,但必須及時、連續用藥。
另外據資料介紹克霉唑每100 只雞1 克/次拌料,每天2 次,連用3~5天;利高霉素30毫克/升飲水,連用2~3 天,療效也很明顯;龍膽紫10 克/噸飼料或3%大蒜泥拌料,也可明顯抑制真菌的生長。
同時使用中草藥方劑也能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如金銀花、連翹、萊菔子(炒)各30克,丹皮、黃芩各15克,柴胡18克,桑白皮、枇杷葉、甘草各12克,水煎取汁1000毫升,為500只雞的一日量,每日分4次拌料喂服,每天1劑,連用4劑,可在5天左右治愈該病。
3.家禽曲霉菌病常因南方梅雨季節和北方陰雨連綿時引起飼料和墊料發生霉變而造成發病,本次肉雞發病就是由于舍內潮濕導致墊料發霉和肉雞采食散落在墊料內的霉變飼料所引起,所以消除致病因素是控制此病的最好方法。
在飼養過程中要仔細檢查墊料是否發霉,潮濕多雨季節要事先備好充足的墊料并及時更換,加強環境消毒以及衛生清潔工作,育雛室要加強通風換氣及降低飼養密度,在飼料或飲水中增加多種維生素的供應。有條件的養殖戶最好采用網上育雛,發病后要及時查明真菌來源(飼料、飲水、墊料、飼喂用具等)。
另外,家禽曲霉菌病感染后,初期癥狀容易和一些呼吸道病和消化道病相混淆,所以發病后應及時帶病死家禽到正規獸醫門診進行診斷,以免延誤病情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