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蟲引起仔豬腹瀉的防治
來源: 發布日期:2011-04-11 發布者:曉天 共閱1268次
球蟲病是由豬等孢球蟲和某些艾美耳屬球蟲寄生于腸上皮細胞引起的原蟲性疾病,以發生腹瀉為主要臨床特征,呈世界性分布,約占仔豬腹瀉性疾病中的15%-20%,美國每年導致的經濟損失就高達1億美元以上。它不僅會導致新生仔豬腹瀉、消瘦、脫水等,還出現斷奶成活率下降、增重緩慢、飼料轉化率降低、延長斷奶時間、整齊度差等,給養豬生產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發生豬等孢球蟲病后,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常被誤診為病毒性腹瀉,繼而使用大量的抗病藥物進行預防,浪費了大量資金又沒有達到有效的防控效果,使新生仔豬腹瀉現象屢控不止,仔豬的成活率下降,生長緩慢,經濟效益受到嚴重影響。
仔豬球蟲病發生因素主要是高度集約化飼養,適宜的溫度和易感染的豬群(產房):
一是高度集約化飼養:密度過高導致球蟲病流行越來越普遍,控制非常不易。
二是適宜的溫、濕度和最易感的豬群,產房為球蟲病的發生提供了最優越的條件,產房污染是仔豬感染的主要來源,并可造成在同一產房內的一窩窩仔豬的連續感染。卵囊常存在于糞便中及產房欄表面,常是前1窩仔豬遺留下來的。一般極少量的殘存卵囊即足以導致這種連續感染,1窩仔豬中只要1只感染,很快引起全窩仔豬同群感染,較短的潛隱期和孢子化時間及仔豬欄內較高的溫度(可達35℃),使球蟲生活史很易完成,可能是感染在同窩仔豬間迅速擴散的主要因素。
此病在臨床上,與細菌性、病毒性等原因引起的腹瀉較難區分,容易出現誤診,特別是在疾病后期,仔豬抵抗力下降并發其他疾病感染,如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等,使診斷更加復雜和困難,因此,要進行鑒別診斷。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和輪狀病毒感染后的癥狀與仔豬等孢球蟲病有一點類似,但前者傳播速度快,仔豬出現嘔吐、脫水等現象,死亡率較高;而后者僅僅有腹瀉、脫水等,死亡率低。梭菌性腸炎常見于1-3日齡的新生仔豬,7日齡仔豬少見,而且排血痢,而豬等孢球蟲病則無血痢出現。另外,豬等孢球蟲感染后,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效。
直接刮取空腸和回腸的粘膜,制成抹片染色,在顯微鏡下,能找到大量內生發育階段的蟲體(裂殖子、裂殖體和配子體)?;蛘呤遣捎蔑柡望}水漂浮法檢查糞便中的球蟲卵囊,但是由于仔豬糞便內含油脂較多,難于分辨卵囊和脂肪泡,檢出率不高。
控制球蟲病的中心應圍繞著懷孕和產仔設施的衛生和產前母豬的治療,基本前提是防止新生仔豬吃入蟲卵,而清除環境中的球蟲卵囊和避免卵囊污染豬舍是防治本病的關鍵。但是一般的消毒劑不能殺滅孢子化卵囊,只有以甲酚為基礎的消毒劑可有效破壞球蟲卵囊。為了減少母豬排出的卵囊污染環境而增加仔豬感染的機會,可在產前2周和產后2周在母豬料中添加有效抗球蟲藥物,但控制仔豬腹瀉的效果不顯著。在仔豬出生后2-5天灌服“仔豬專用型球必清”(主要成分地克珠利、蒙脫石,華南獸醫)進行預防,在廣東、浙江等地區的大型豬場已經收到了較良好的效果。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