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馬立克的防治
來源: 發布日期:2011-04-11 發布者:曉天 共閱1191次
1.綜合防制措施
①加強養雞環境衛生與消毒工作,尤其是孵化衛生與育雛雞舍的消毒,防止雛雞的早期感染,這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即使出殼后即刻免疫有效疫苗,也難防止發病。
②加強飼養管理,改善雞群的生活條件,增強雞體的抵抗力,對預防本病有很大的作用。飼養管理不善,環境條件差或某些傳染病如球蟲病等常是重要的誘發因素。
③堅持自繁自養,防止因購入雞苗的同時將病毒帶入雞舍。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防止不同日齡的雞混養于同一雞舍。
④防止應激因素和預防能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如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雞傳染性貧血病毒病、網狀內皮組織增殖病等的感染。
⑤對發生本病的處理。一旦發生本病,在感染的場地清除所有的雞,將雞舍清潔消毒后,空置數周再引進新雛雞。一旦開始育雛,中途不得補充新雞。
2.疫苗接種
目前國內使用的疫苗有多種,主要是進口疫苗和國內生產的疫苗,這些疫苗均不能抗感染,但可防止發病。
(1)疫苗種類血清1型疫苗,主要是減弱弱毒力株CV1-988和齊魯制藥廠獸藥分廠所生產的814疫苗,其中CV1-988應用較廣;血清2型疫苗,主要有SB-1,301B/301A/1以及我國的Z4株,SB-1應用較廣,通常與火雞皰疹病毒疫苗(即血清3型疫苗HVT)合用,可以預防超強毒株的感染發病,保護率可達85%以上;血清3型疫苗,即火雞皰疹病毒HVT-FC126疫苗,HVT在雞體內對馬立克氏病病毒起干擾作用,常1日齡免疫,但不能保護雞免受病毒的感染;多價苗,80年代以來,HVT免疫失敗的越來越多,部分原因是由于超強毒株的存在,市場上已有SB-1+FC126、301B/1+FC126等二價或三價苗,免疫后具有良好的協同作用,能夠抵抗強毒的攻擊。
(2)免疫程序的制訂單價疫苗及其代次、多價疫苗常影響免疫程序的制訂,單價苗如HVT、CV1-988等可在1日齡接種,也有的地區采用1日齡和3~4周齡進行兩次免疫。通常父母代用血清1或2型疫苗,商品代則用血清3型疫苗,以免血清1或2型母源抗體的影響,父母代和子代均可使用SB-1或301B/1+HVT等二價疫苗。
3.免疫失敗原因及防止方法
(1)接種劑量不當常用的商品疫苗要求每個劑量含1500~2000以上個蝕斑形成單位,接種該劑量7天后產生免疫力。若疫苗貯藏過久或稀釋不當、接種程序不合理或稀釋好的凍干苗未在1小時內用完,均會導致雛雞接受的疫苗劑量不足而引起免疫失敗。
(2)早期感染疫苗免疫后至少要經1周才使雛雞產生免疫力,而在接種后3天,雛雞易感染馬立克氏病并引起死亡,而且HVT疫苗不能阻止馬立克氏病強毒株的感染。為此須改善衛生措施,以避免早期感染,但難以預防多種日齡混群的雞群感染。
(3)母源抗體的干擾血清1、2、3型疫苗病毒易受同源的母源抗體干擾,細胞游離苗比細胞結合苗更易受影響,而對異源疫苗的干擾作用不明顯。為此,免疫接種時可進行下列調整:①增加HVT免疫劑量或使用其它疫苗病毒,被動抗體消失時于3周齡再次免疫接種;②對雞不同代次選用不同血清型的疫苗,如父母代雞用減弱血清1型疫苗,子代可用血清3型(HVT)疫苗;③多使用細胞結合HVT苗。
(4)超強毒株的存在傳統的疫苗不能有效地抵抗馬立克氏病超強毒株的攻擊從而引起免疫失敗,對可能存在超強毒株的高發雞群使用814+SB-1二價苗或814+SB-1+FC126三價苗,具有滿意的防治效果。
(5)品種的遺傳易感性某些品種雞對馬立克氏病具有高度的遺傳易感性,難以進行有效免疫,甚至免疫接種后仍然易感,為此須選育有遺傳抵抗力的種雞。
(6)免疫抑制和應激感染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網狀內皮組織增生性病病毒、雞傳染性貧血病病毒等均可導致雞對馬立克氏病的免疫保護力下降,以及環境應激導致免疫抑制可能是引起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失敗的原因。
總之,采用疫苗接種是控制本病的極重要的措施,但是它們的保護率均不能達到100%,因此雞群中仍有少量病例發生,故不能完全依賴疫苗接種,加強綜合防疫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