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的病原學
來源: 發布日期:2011-04-11 發布者:曉天 共閱1086次
經種蛋傳播,其子代在4周齡內出現臨床癥狀與死亡,水平傳播出現癥狀率很低。1932年美國首先報道此病,其后在世界各地陸續有此病流行的報告。在我國,1980年曾有疑似雞腦脊髓炎的報道;1982年通過病理組織學方法,作出了此病的診療報告;1983年通過流行病學的調查、病理組織學的研究和人工發病等試驗,確診了此病,進一步證實AE在我國的存在。此后,廣西、江蘇、福建、上海、山東、內蒙古、黑龍江、河北、河南、江西等全國大多數商業化養禽地區都有此病的報道。有學者用ELISA檢測方法,通過雞胚敏感試驗,發現許多未接種疫苗的產蛋雞群已被感染,證明此病在集約化的禽場中已廣泛存在,成為危害養雞業的又一大敵。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病毒(AEV)屬于小RNA病毒科的腸道病毒屬。病毒粒子具有六邊形輪廓,無囊膜,病毒直徑約有26±0.4nm,呈20面體對稱,其衣殼(或病毒粒子)由32或42個殼粒組成,病毒在氯化銫中的浮密度為1.31~1.33g/ml。馬學恩對AEV的結構也有類似的報道。
病毒對氯仿、乙醚、酸、胰酶、胃蛋白酶及DNA酶有抵抗力,所有AEV的不同分離株屬同一血清型,但各毒株的致病性和對組織的親嗜性不同,大部分野外分離株為嗜腸性,且易經口傳染給雞并從糞便排毒,通過垂直傳播或出殼早期水平傳播使易感雛雞致病,在這些病例中,一般表現有神經癥狀。野外分離株通過易感小雞的腦內接種也能產生神經癥狀。
胚適應毒株與野毒株的致病性有明顯的不同,胚適應株已失去野毒株的嗜腸道特性,因此經口給予胚適應株是不會傳染的,病毒也不能在腸道中復制。非經口途徑接種胚適應株不會在糞便中排毒。胚適應株是高度嗜神經性,通過腦內、皮下、肌肉等非經口方法接種可引起嚴重的神經癥狀。這種毒株一般不能水平傳播。常用的胚適應毒株是VR株,用胚適應株接種易感雞胚孵育至18天可出現特征性病變,如嚴重肌肉營養不良、胚體矮化、無論是自然野毒株或胚適應株,均可在敏感的雛雞、雞胚和雞胚的多種細胞如腦細胞、成纖維細胞、腎細胞和胰細胞及神經膠質細胞上生長。細胞培養一般無細胞病變,用易感雞胚于5~6天齡經卵黃囊接種是繁殖AEV最常用的方法。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