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病從口入的寄生蟲病——旋毛蟲病
旋毛蟲病(Trichinellosis)是由毛形屬線蟲(genus Trichinella)寄生引起的一種危害嚴重的食源性人獸共患寄生蟲病。旋毛蟲的成蟲和幼蟲寄生于同一個宿主內,成蟲寄生于小腸,幼蟲寄生在橫紋肌細胞內。人主要因為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蟲肌幼蟲包囊的肉類而感染,嚴重時可以致人死亡。旋毛蟲病不僅給畜牧業生產、肉食品工業和外貿出口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這種寄生蟲病幾乎所有哺乳動物均可感染
旋毛蟲目前發現共有9個種和3個基因型,均可對人致病,其地理分布極為廣泛。旋毛蟲 Trichinella spiralis的宿主特異性極差,幾乎所有哺乳動物均可感染。但是,不同種類的動物對旋毛蟲T. spiralis的易感性不一樣,由于其對豬的高感染性,旋毛蟲呈世界性分布,也是人旋毛蟲病的主要病原。我國已經報道的旋毛蟲種有旋毛蟲T. spiralis(主要感染豬)和固有旋毛蟲 T. nativa(主要感染犬)。
通過這些途徑,旋毛蟲病找上門來
動物多因采食了含有旋毛蟲幼蟲包囊的肌肉而受感染;人主要是通過食入生肉、半生不熟或烹調時未達到能使肉中蟲體死亡的肉而發生感染。在旋毛蟲發育過程中,無外界的自由生活階段,但完成生活史則必須要更換宿主。
這些特征,可能感染了旋毛蟲病
家畜
家畜旋毛蟲病的臨床表現分為腸期和肌期。病豬在腸期可出現急性卡他性腸炎,粘膜出現浮腫性增厚,被覆粘液,粘膜表面形成點狀出血和小潰瘍。嚴重感染的豬可出現食欲減退、頭尾下垂、磨牙、腹部緊縮、疝痛、拉稀、發熱等。病豬在肌期可見發熱、發疹、食欲不振、肌痛、運動障礙、發聲異常、咀嚼吞咽困難、呼吸困難,不能起立。感染豬營養不良、增重緩慢、明顯消瘦。重癥患豬可陷入虛脫,并于感染后2周左右死亡。感染6周后,臨床癥狀開始減輕。
人體
人體旋毛蟲病的潛伏期最短1天,最長51天,一般為5~15天。潛伏期的長短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有關,典型的旋毛蟲病全身性綜合癥(發熱、水腫和肌肉疼痛等)出現越早,臨床癥狀越嚴重。潛伏期之后即為急性或亞急性期,出現典型的綜合癥及各種并發癥。經過治療后,藥物可以殺死旋毛蟲,急性病例的恢復很快,一般只需要數天到數周,但是癥狀完全消失需要較長時間。
急性期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燒、腹痛、腹瀉、面部水腫、肌肉疼痛等全身不適;癥狀往往持續數周從而造成機體嚴重衰弱,重度感染者可造成嚴重的心肌及大腦損傷并可造成死亡。旋毛蟲可引起被感染者終身帶蟲,通常表現為原因不明的常年肌肉酸痛,重者喪失勞動能力。
拉起禁戒線,把旋毛蟲病擋在門外!
1、加強肉類檢疫
認真貫徹肉品衛生檢查制度,加強食品衛生管理。不準未經宰后檢疫的豬肉上市和銷售;感染旋毛蟲的豬肉要堅決銷毀,這是預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
2、病豬肉的無害化處理
目前,我國對旋毛蟲病豬的處理依據是《肉品衛生檢驗試行規程》,實際應用中可用高溫、輻射、腌制、冷凍等方法對病豬肉進行無害化處理。高溫處理仍是目前最可靠常用的方法。
3、加強宣傳教育
要利用各種渠道和新聞手段,廣泛向群眾宣傳旋毛蟲病的危害性及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教育群眾改變生食或半熟食肉的不良習慣及不衛生活動。烹調、加工豬肉及其制品要徹底煮熟,不吃半生不熟的肉。貯存、銷售豬肉及其制品的店鋪、攤點要做到刀、案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