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有經驗的養殖戶大都會有一個感覺:秋季豬場的病更多。拋開非洲豬瘟不談,在往年正常情況下,藍耳病、口蹄疫、血蟲病、母豬繁殖障礙等疾病都是從秋季開始增多的,這是為什么呢?主要是豬在夏季受到熱應激、霉菌毒素侵害、血蟲感染等致病因素的更多,機體抵抗力大大下降,雖然表面看起來還很健康,實際已經潛伏很多危險,等天氣稍微轉涼,疾病就開始暴發。這一年養豬業更是受到非瘟的肆虐,損失慘重。立秋已過,在秋季由熱轉涼的氣候條件下,非洲豬瘟會不會以更快的速度傳播?值得我們思考!
受這5大因素影響,非洲豬瘟在秋季可能會比夏季傳染更快
早晚溫差大
立秋是一個標志性的節氣,在很多地區,我們能明顯感覺到立秋之后的天氣變化,這里我們重點說一天之內的溫度變化。“早晚溫差大”,是我們對初秋最深的感受,晚上出門要穿毛衫,但中午熱得只想穿短袖。這對豬場是一個考驗。
受這5大因素影響,非洲豬瘟在秋季可能會比夏季傳染更快
在去年初秋的時候,一個甘肅豬場老板找到我,說自己家豬場的豬有一部分總是反復咳嗽,沒有喘氣,也沒有發燒,早晚咳嗽更多一些。他用過了幾乎所有治療呼吸道的獸藥,替米考星、氟苯尼考、泰樂菌素、支原凈等等,花了1萬多快錢,總是沒有太好的效果。當時也是初秋,我就懷疑是豬舍晚上溫度過低引起的。當我告訴他看看豬舍凌晨3點左右的溫度時,他還滿不在乎的,說白天溫度很高,晚上也不會太冷,不可能是溫度的事。直到有一天半夜去豬場看了以后,發現只有9℃,當時他就傻了。后來在晚上他開始提高溫度,加了自動熱風爐,豬咳嗽的問題徹底好了。
豬最適合的溫度是21℃左右,低于15℃或高于26℃,對豬來說都很不舒服,抵抗力自然下降。 病毒只會趁虛而入,所以,多多關注豬場的溫度還是很有必要的。
氣候不穩定
上面我們說的是一天之內的溫度變化,這里我們說的是短期之內例如10天之內的溫度變化。春秋的氣候是不穩定的,在秋季可能會經歷“四季”。下雨的時候會持續低溫幾天,晴朗的時候,仿佛又回到了三伏天。這種忽冷忽熱的交替,對豬真是一種考驗,畢竟豬的環境它自己控制不了,還需要人的關心。
受這5大因素影響,非洲豬瘟在秋季可能會比夏季傳染更快
在獸醫學上,大家有一個共識,就是絕大多數疾病的暴發都和應激有關。所以我們的心思一定要放在關心豬上,該開窗就開窗通氣,該關就關,該給小豬加保溫燈要及時加。只有像照顧小孩一樣照顧豬,它才能給我們回報。
季風增強
從秋季開始,季風開始增強。“秋風颯爽”對人來說,經歷了炎熱的夏季,來股小風還是很愜意的,但對豬病的傳播來說并不是好事。很多疾病(例如口蹄疫)能通過空氣傳播,非瘟主要靠接觸傳播。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地證明非瘟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但是在養殖密集區,大風有可能將被非瘟病毒污染的顆粒粉塵等吹到其他地方,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季風增強勢必會加快病毒傳播的速度。
受這5大因素影響,非洲豬瘟在秋季可能會比夏季傳染更快。
雨水增多
最近半個月,雨水真的是多到承受不了。有些豬場老板抱怨:我的豬場不是被非瘟搞垮的,是被大雨搞垮的!前天,我也接到一個養殖戶發來的消息,說自己家的豬舍已經被大雨沖塌了9間,喂料的小車都被沖走找不到了。
受這5大因素影響,非洲豬瘟在秋季可能會比夏季傳染更快
大雨一方面本身對豬場就對豬場的建筑、電路有威脅,另一方面,雨水會將各種病菌沖到其他地方。在以往,被水沖過的豬,我們要盡快恢復豬舍的干燥,同時保溫,并在飼料里加入阿莫西林、黃芪多糖、復合維生素等藥物來保持豬的抵抗力,預防疾病感染。想想大雨來襲的畫面,幾十公分深的水侵泡著各種物品,此時的非瘟病毒,可以說已經隨著水流流向了四面八方。
管理跟不上
扁鵲是一代名醫,能治好很多疑難雜癥。但扁鵲卻不認為自己了不起,他覺得他大哥才是真正的醫生,因為他大哥能“治病于未發這時”。“治未病”,在養豬生產中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們給豬做疫苗、做保健,都是想提前把病預防了,不會發作或消滅在萌芽狀態。
受這5大因素影響,非洲豬瘟在秋季可能會比夏季傳染更快
但很多養豬人似乎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能看到“眼前”,他覺得現在豬健康的就沒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養100頭豬的養殖戶,當有3頭豬咳嗽時,他采取不管或者打針的方法;當有10頭豬咳嗽的時候,他還打針;等到有一半的豬咳嗽的時候,他想用全群拌料來解決,但這時候往往已經晚了,因為肺部病變是不可逆的,病已經不好治了。
所以,我們養殖真的是要提前考慮,提前預防,有問題的苗頭出現,就得考慮要怎么操作才能讓剩下的豬不再出現此問題。非瘟當前,咱們的管理意識跟不上,那是不行的。
總結:目前是氣候的轉折點,在非瘟肆虐的養殖環境下,盡可能地減少豬群受到的應激,是預防疾病的第一步。秋季的氣候條件,勢必會加快非瘟的傳播速度,還請養殖朋友做好豬場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