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肉豬各階段適宜環境溫度為:小豬23±2℃,中豬:20±2℃,大豬18±2℃;小豬溫度需求高,剛進苗一周室溫保持20℃或以上最好。一周后室溫保持在18℃以上(含18℃);大豬室溫在15℃或以上即可。(注:30斤以下的為仔豬;30-60斤為小豬;60-120斤為中豬;120斤以上的為大豬。)
一、保溫設備的選擇
現在,豬場的保溫設備主要有手搖帳幕、“屋中屋”、保溫箱、保溫燈、熱風爐或火爐幾種。
手搖帳幕:帳幕必須固定下端,由下往上拉,帳幕高度應根據天氣情況、室內溫度、空氣質量等來決定高低,最高處留有10-20cm的空隙通風,上升或下放帳幕時采用逐級放低的方式進行,先放背風面,然后放受風面。
“屋中屋”:欄舍內2米高處拉鐵絲繩,并拉上密集型的整條塑料薄膜紙。
保溫箱:用長2米、寬1米、厚0.1米的整塊木板三面裝訂成一個箱子,留下一個出入口,頂層用薄膜紙密封。
保溫燈:功率250W/個,視欄舍大小配置相應,主要放在保溫箱里,高度是1米左右。
熱風爐:熱風爐起溫速度、溫度平穩性、操作簡便程度、燃煤損耗以及養戶接受程度均較傳統煤爐擁有較大優勢(10-20分鐘起溫、每300頭能耗100-150斤煤/天、豬舍溫差2-3度)。
二、保溫設備的用法
1、保溫順序:先外后內(帳幕→屋中屋→箱溫箱→保溫燈→火爐)。
2、平衡好保溫與通風的關系。通風換氣順序:先內后外(保溫箱→屋中屋→帳幕)。盡量滿足豬只的適宜溫度,靈活處理好通風與保溫的關系。防止低溫高濕,盡量保證好的空氣質量。早晚注意保暖,中午注意通風換氣,防止晝夜溫差過大。
3、具體操作方法:
(1)晚上(尤其是下半夜)。帳幕、“屋中屋”、保溫箱基本上是要密閉的。
(2)早晨。先把蓋在保溫箱上的薄膜紙打開一個口來給保溫箱換氣,再把“屋中屋”靠走道和排糞邊部分的薄膜打開來換氣,帳幕、保溫燈和火爐暫時不變。
(3)臨近中午。如氣溫逐漸上升,先把欄內保溫燈關閉;中午時,氣溫升到標準溫度后,熄滅火爐;火爐熄滅及部分“屋中屋”打開后,如舍內比較悶熱或氣味較濃時,可以把不受風面或有陽光直曬那一面的帳幕適當降下(但帳幕高度還是比“屋中屋”高些),溫度在上升時再依次放下受風面和“屋中屋”稍高的位置或把有陽光直曬那一面的帳幕適當降下到風吹不到豬身的高度,還是比較悶熱時把受風面的帳幕再下降到風吹不到豬身的高度,較悶熱時再把帳幕放到底。
(4)喂養豬。每餐喂豬時都要打開保溫箱蓋和走道的“屋中屋”換氣,也可以把保溫燈暫時關一下,豬吃完料后如冷才關好,隨著豬的天齡越來越大,視情況將排糞口端的屋中屋向中間慢慢打開,保持有一定的固定通風換氣口。
(5)注意觀察,當帳幕,屋中屋,保溫箱,保溫燈都在控溫狀態下,豬群還表現打堆現象,舍內溫度低的情況下,就要及時使用火爐來提高舍內溫度。
(6)當舍內的異味較濃時就要適當地打開“屋中屋”換氣減異味濃度再適當下降背風邊的帳幕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