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這是與一位豬場場長交流時討論的話題,他首次提出了豬場病了的概念。
豬病了,是豬體出現了不協調,生理機能出現問題,輕者生產性能下降,重者死亡。
那豬場病了是怎么回事呢?是豬場出現了不協調,那位場長介紹了一些豬場病了的例子。
豬場老板拖欠員工工資,員工沒有心思工作,工作敷衍了事,這樣的員工養出來的豬也一定會出問題。
豬場老板為省錢,購買廉價飼料,營養不良,豬群出現營養缺乏癥。
這是老板的病,也就成了豬場的病。
豬場技術員保守,不愿意到外面與人交流,技術落后,觀念陳舊,不接受新技術,一種新的豬病到來,豬場是無法應對的。
員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根本不把豬場效益當回事,生產效果可想而知。
豬場的病還有多種。
不合適的管理制度,不適宜的設施條件,不切實際的生產指標,這些都是豬場病。
豬場的病比豬病更嚴重。豬病是直接結果,而豬場病卻是引起豬病的根源。
一次豬病可能是偶然,但如果豬病不止,或者頻繁發生,那一定是豬場病了,那我們就需要從豬場病的因素入手,找到真正的根源。
我曾服務一個豬場,到育肥舍一看,太臟了;在與員工聊天時,他們也知道臟,但就是沒辦法,場長技術員也很無奈,因為換了幾批飼養員,就沒有干凈過。
我仔細看了育肥圈的情況后,發現根源不在飼養員身上,而是豬場設計與飼養數量的不協調;一個十平方米左右的圈,接近方形;南方低洼處,上有飲水器,是糞尿集中的地方;北方兩個角,一個是料槽,一個是門口,而門口已經積存了很多糞尿;圈在里養了八頭豬,接近二百斤,有的豬已經躺臥在了糞尿里,這樣是不可能干凈的。
上面的豬不干凈,就是豬場病的具體體現,因為盡管按平均數算,一頭豬有1.2平方米的地面面積,但實際上料槽和糞尿污染過的地面就占了一半的面積,那每頭豬的有效面積卻只是0.6平方米,那養肥豬也就不夠了。
第一個辦法,減少豬數,由八頭減到六頭。
第二個辦法,用料槽擋住門口,豬不在門口拉糞尿,可以節省一平方米的面積。
第三個辦支,把隔墻打倒,兩個圈并成一個圈,糞尿污染的地面仍然是那么大,就相當于增加了豬躺區的面積。
在當時的情況下,場長選擇了第二個方法 ;過了幾天再看,效果已經明顯好多了。
上面這個例子是豬場設計時留下的問題,也會體現在豬身上。
豬場病其實是人病,是人的思想病;解決豬場病,首先從人的思想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