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畜牧業生產穩中有升
來源: 發布日期:2011-03-29 發布者:曉天 共閱1310次
2010年,我省各地努力克服飼料原料價格上漲等困難,堅持抓好疫情防治,確保了畜牧業生產的穩定發展。據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對全省104個縣區、593個普查小區、近4.5萬戶農戶主要畜禽監測調查,2010年全省主要畜禽生產平穩發展,肉蛋奶產量再創新高。
一、主要畜禽監測調查結果
按照監測調查方案分季度監測,2010年監測結果顯示:我省豬、牛、羊、禽四個主要畜禽品種生產持續穩定發展,全年肉蛋奶總產量達到515.0萬噸(肉類產量中,不含特種養殖肉產量。下同),同比增長3.2%。其中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達到375.4 萬噸,同比增長4.1%,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其中:豬肉238.8萬噸,同比增長3.9%,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主要畜禽監測數據說明我省主要畜禽品種生產穩定增長,發展水平好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分品種全年出欄情況看,到2010年末,全省生豬出欄2782.1萬頭,同比增長3.8%,牛出欄125.2萬頭,同比增長4.2%,羊出欄994.7萬只,同比增長2.7%,禽類出欄64795.4萬只,同比增長4.1%。
從分季分品種出欄量看:與上年同期相比,生豬出欄增幅逐季變緩,1季度增長5.8%,1-2季度增長 5.2%,1-3季度增長3.0%,全年增長3.8%。牛出欄增幅先快后慢。1季度增長7.5%,1-2季度增長9.7%,1-3季度增長4.9%,全年增長4.2%。羊和禽類出欄增幅上半年呈現負增長,下半年變為正增長。羊出欄1季度下降4.5%,1-2季度下降3.8%,1-3季度增長0.7%,全年增長2.7%。禽出欄1季度下降6.1%,1-2季度下降2.3%,1-3季度增長1.5%,全年增長4.1%。
從分品種存欄情況看,2010年,豬、牛、羊、禽四個主要畜禽品種存欄除生豬略有下降外,其他三類主要品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變化態勢與全國走勢大體一致。2010年末,全省生豬存欄1442.5萬頭,同比下降2.7%,其中:能繁殖母豬144.7萬頭,同比下降1.2%。全省牛存欄150.9萬頭,同比增長1.4%,羊存欄590.5萬只,同比增長1.0%,禽類存欄23329.8萬只,同比增長 3.5%。
從銷售價格看:2010年全省活體豬、牛、羊、禽四個主要畜禽品種出售價格呈“V”型變化之勢。生豬一季度全省平均出售價格為11.13元/公斤,二季度為9.36元/公斤,三季度為11.63元/公斤;四季度為12.87元/公斤;牛一季度全省平均出售價格為16.28元/公斤,二季度為14.74元/公斤,三季度為16.15元/公斤;四季度為17.26元/公斤;羊一季度全省平均出售價格為 17.04元/公斤,二季度為16.16元/公斤,三季度為16.88元/公斤;四季度為20.97元/公斤;禽類一季度全省平均出售價格為8.56元/ 公斤,二季度為9.84元/公斤,三季度為9.90元/公斤;四季度為10.71元/公斤。
從發展趨勢看:規模戶和非農單位戶在增加,散養戶減少。按照現行國家統計局制定的畜禽監測規模統計標準計算,2009年全省豬、牛、羊、禽四個主要畜禽品種規模養殖戶5229戶,非農單位戶1631家,規模養殖戶(場)的豬、牛、羊、禽四大主要畜種肉產量分別占同品種產量的20.7%、13.5%、8.2%和43.6%,年末存欄量分別占17.1%、13.6%、1.8%和30.2%,數據顯示:我省禽類規模戶養殖程度較高。到2010年末,全省豬、牛、羊、禽四個主要畜禽品種規模養殖戶5776戶,非農單位戶1907家,分別增長了10.5%和 16.7%。同年,規模養殖戶(場)和生產單位的豬、牛、羊、禽四大主要畜種肉產量分別占同品種產量的23.0 %、20.1%、8.5%和53.4%,年末存欄量分別占17.1%、18.0%、2.5%和32.7%。一年間,規模養殖單位數量、肉產量和存欄量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我省畜牧業養殖正在由分散經營的傳統養殖方式向集約化、現代化養殖方向發展。
從產量構成看:生豬生產依然是我省畜牧業的主打產品,豬肉依然占據主導地位。2010年,豬、牛、羊、禽四個主要畜禽品種產量分別為238.6萬噸、18.5萬噸、14.2萬噸和104.1萬噸,四大品種肉類產量在總量中所占比重分別為:63.6%、 4.9%、3.8%和27.7%。
二、價格因素對畜牧業生產影響大
由于生豬生產依然占據我省畜牧業生產的主導地位,因而生豬生產情況的變化波動會影響畜牧業整體發展態勢。2010年以來,一方面是豬肉價格起伏變化較大,另一方面則是飼料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價格因素對畜牧業生產特別是生豬生產產生重大影響。從生豬銷售價格看,上半年一路下滑,下半年開始觸底反彈。供求關系決定市場價格的特征在2010年的生豬生產中變現比較明顯。
2010年上半年我省生豬生產表現為供給增加需求減少的態勢,出現豬肉價格下跌。從供給看,2010年上半年我省生豬出欄1289.9萬頭,同比增長5.2%,供給大幅度增長。這主要是由于近年來生豬市場價格高位運行,再加上政府鼓勵,養豬有獎勵和補貼,各類資本迅猛匯集到生豬業,推動了生豬產業的快速發展。從需求看,由于生豬外調受阻、豬肉消費下降,首先是春節過后市場豬肉需求量大幅下降,再加上外出農民工的增多,使市場購買豬肉能力減弱,肉類消費減少,加之雞、鴨、魚等其它肉類替代品較多,也一定程度上抵減了豬肉的消費量,需求量下降。同時,國家有關部門對穩定產量、促進供求平衡的調控能力顯得不足,同時農村民間行業組織發育相對薄弱,養殖者對接市場、調節生產節奏的能力不強,養豬處于虧損狀態。
進入2010年下半年,因生產、成本、政策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支持豬肉價格觸底回升。從需求看,收儲政策的拉動支持了生豬價格的回升。針對今年初生豬價格不斷下跌,生豬市場持續低迷和養殖農戶虧損嚴重的不利形勢,2010年4月開始,國家先后5次啟動中央凍肉收儲,有力提振和拉動了生豬市場,特別是隨著收儲規模不斷擴大,拉動豬價上漲的推動力也越來越強,與上半年收儲初期相比,下半年的托市效應顯現,生豬價格回升加快。同時,飼料價格上漲,養殖成本增加,迫使豬肉價格回升。2010年,糧食收購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且穩中有升,特別是目前養豬飼料如玉米、小麥麩、豆粕、育肥豬飼料等原料價格仍然居高不下,生豬飼養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導致生豬養殖成本升高,成本增加一定程度帶動了生豬價格回升。生產成本的推動迫使豬肉價格回升。
三、畜牧業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
目前,安徽畜牧業發展正處于結構調整持續深入、生產方式加快轉變、產業化程度迅速提升的關鍵時期,雖然我省畜牧業生產發展較為平穩,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區域特色和優勢逐步顯現,但在畜牧業生產發展過程中,特別是生豬生產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偟膩砜?,我省畜牧業發展仍處在傳統飼養方式與現代化養殖方式并存、傳統養殖方式占主導地位階段。推進畜牧業發展依然需要從轉變增長方式和生產方式入手,加快推進現代化養殖方式,努力實現畜牧業生產的現代化。
一是生產方式相對落后。當前,我省畜牧業生產方式,在大型生產單位中表現為較好的現代化水平,而在一些中小企業和養殖戶中現代化水平不高,傳統養殖方式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飼養方式相對落后,養殖風險較大,影響了畜禽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從2009年到 2010年上半年生豬養殖低谷給生豬養殖戶帶來了經濟上和心理上的雙重陰影,雖然目前已經走出了低谷區,但在調查中仍有許多養殖戶表示心有余悸,并且也有許多小型的生豬養殖戶退出了生豬養殖這一產業。飼養方式相對落后,承受和化解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目前,小規模分散飼養在養豬業中占大頭,(生豬規模戶,存欄量按250頭),普遍存在養殖基礎設施薄弱、飼養技術不高、疫病防控措施不到位等問題。一方面,由于缺乏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另一方面,組織化程度低和養殖技術水平不高,養豬業承受和化解市場風險的能力很弱,極易在市場波動中蒙受損失。
二是產銷利益分配不均,豬農話語權不夠。由于生豬產銷銜接不緊密,養殖與加工銷售環節上存在利益分配不均衡,養殖收益是不確定的,銷售收益是確定的,不論市場怎樣,銷售是賺錢的。加工企業和流通環節處于強勢地位,他們往往在市場波動時聯手壓低生豬收購價,轉嫁市場風險,豬農承擔了大部分的價格風險。同時,國家生豬儲備能力比較弱,市場引導生產能力不強。近年來,我國養豬業持續快速發展,使豬肉產品供應能力得到了提高。但仍然存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不完善、市場體系不健全、市場引導生產能力弱等問題。當生豬少時,有一定應變能力,但當生豬多時,沒有好的措施,無法保護中小養殖戶的利益。政府對生豬生產發展和市場價格波動調節缺乏有效手段,仍然存在養豬業大起大落的現象。
三是生產成本亦即飼料價格不斷上升。飼料價格持續上漲,農戶難以承受。玉米、豆粕作為兩種主要飼料原料,分別占飼料總量的60.0%、28.0%左右。目前玉米價格為2.1元/公斤左右,比去年同期的1.8元/公斤上漲了17.0%;豆粕價格為4.2元 /公斤左右,比去年同期的3.5元/公斤上漲了20%。按照正常生長周期測算,每出欄一頭商品豬,僅飼料一項成本就要增加18.0%左右。這樣的成本增長,對養殖戶形成較大壓力,大的養殖戶還可以通過規模養殖一定程度上化解上漲成本,小型養殖戶就會受到較大影響。
四是養殖污染問題日益凸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一家一戶的養殖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增長的需要。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小農經濟也開始加速向市場經濟轉化,在農戶家庭養殖所占份額依然較大這一基本事實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畜禽規模的擴大意味著牲畜與人爭空間。多數家庭畜禽養殖戶養殖環境較差,造成淺表水源污染,農村居民生產和生活環境惡化。與此同時,對于規模養殖而言,由于大型治污設施建設和運行投入大,受經濟條件限制,一些規模養殖場也沒有實現達標排放,造成面源污染,也給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四、畜牧業發展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為推進我省畜牧業生產,特別是生豬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除了要在認真貫徹落實好現有的政策、措施、技術等基礎上,需要進一步關注并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要進一步穩定和強化畜禽規模養殖扶持政策,繼續加強畜禽產業的規?;B殖。不論是養殖技術上,還是養殖成本上,規?;B殖都明顯優于小型養殖戶和散養戶,并且我國是一個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集約型的規?;B殖可以節約大量社會資源,各級政府要盡可能地多提供一些優惠政策,引導和幫助中小規模的養殖戶,擴大經營規模,使更多的養殖戶能走上科學養殖規模養殖的道路。
二是政企合作,建立養殖保險。由于養殖是一個具有較長生產周期的產業,它的風險也較大,那么建立合理的畜禽養殖保險制度能夠有效減少養殖戶的后顧之憂,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源投入到畜禽產業中來,將畜禽產業做大做強。同時,努力推進畜禽產品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拓寬銷售渠道。要增加畜禽養殖的經濟效益,僅靠出售初級產品是不夠的,政府應當采取各項方法,吸引和引導社會資金開辦畜禽產品深加工企業,增加產品附加值。而各企業也應當牢牢樹立創新理念,在畜禽產品深加工上做文章,拓展市場,創造市場。
三是加大力度解決畜禽養殖污染問題。嚴格遵守國家《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加強宣傳,明確責任,將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污水等污染物妥善處理,保護養殖區的環境,維護人的身體健康。
四是繼續加強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健全畜禽防疫體系。疫病對畜禽產業的健康發展有著巨大的威脅,一定要堅定不移的加強疫病防治工作,加強疫病防治,其關鍵就在于“防”,要健全防控體系,落實畜禽養殖疫病防治工作,健全畜禽防疫隊伍,明確責任。要落實好防疫資金,確保疫苗等物資。要對養殖戶加強教育和交流,使他們能在養殖過程中及時的發現異常,最大限度降低疫病暴發的風險。要堅決消滅疫病源頭,徹底全面消毒,消除疫情隱患。
五是保障畜禽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終端的信息的透明及暢通。各部門應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畜禽產品各個流通環節的跟蹤調查,保障信息的暢通,嚴厲打擊一切違反市場秩序的行為,取締不必要的流通環節,使養殖戶能增加經濟效益,是消費者得到真正的實惠。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